• ISSN 2096-5516 CN 10-1536/R
  • 主办单位: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
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专辑

经典病例
本虚拟专题汇总列出本刊发表的经典病例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黄志宏, 张帆, 郭俊清, 张聪, 曾国勇
    PDF全文 (27) HTML (97)

    目的: 报道1例早期误诊为原发性精神病的额颞叶痴呆患者诊疗过程并进行讨论分析 。方法: 对 1 例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患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本病例为中年女性,首发表现为精神异常,在外院先后诊断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予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行头颅MRI示双侧额颞叶萎缩,左侧明显。头颅 18F-FDG PET示:双侧侧额叶、颞叶外侧代谢减低。FTD相关基因检测发现该患者存在易感基因突变。结论: 这是1例典型的bvFTD病例,早期被误诊为原发性精神病,这提示在精神异常的诊断过程中,需与bvFTD鉴别诊断。

  • 叶青青, 乐欢, 唐娥, 刘净娇, 刘庆
    PDF全文 (26) HTML (508)

    目的:Logopenic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logopenic variant 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lvPPA)临床较为少见,大部分lvPPA与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具有典型的病理改变,相较以记忆障碍起病的典型AD,以非遗忘综合征起病的不典型AD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分享1例以非流利型口语障碍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AD-Logopenic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非典型AD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报告1例非典型阿尔茨海默病lvPP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早非典型AD-Logopenic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主要表现为早期出现的自发语言和命名过程中单个词语的取词困难及语句复述能力下降。详细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生物标记物的检测、PET或基因检测可助于早期诊断。

  • 涂志兰, 陈淑芬, 陈科良, 黄钰媛, 崔梅, 董强, 郁金泰
    PDF全文 (59) HTML (361)

    目的: 研究爆发性路易体痴呆疾病特征及诊疗,增加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方法: 收集1例爆发性路易体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心理学特点及头颅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表现为快速进展的痴呆伴有运动症状,伴有生动的视幻觉,夜间快动眼睡眠障碍明显,符合路易体痴呆的特征性表现。给予相应治疗后,症状改善显著:由严重认知功能减退、无法沟通交流到能可简单交流;由卧床到生活自理,自行行走。结论: 部分路易体痴呆患者可表现为快速进展的痴呆,识别路易体痴呆的特征性症状学主征有助于路易体痴呆的诊断。

  • 徐勇, 王军, 王虹峥, 王延江, 刘肇瑞, 郁金泰, 周知, 彭丹涛, 顾栢俊, 李坤成, 侯清华, 马辛, 王晓明, 王志稳, 王惠芳, 汤彬
    PDF全文 (3533) HTML (16588)

    本报告汇总了阿尔茨海默病及痴呆相关领域现有的最新数据, 分析了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疾病负担、诊断治疗、风险因素、康复护理和疾病筛查等各方面的现状、问题以及趋势,针对目前中国民众和政策制定者最关心的问题,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基本数据是怎样的?为什么知晓率相对提高,但是患者就诊愿望相对不高?如何采用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等等,提出了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控策略。特别强调了要大力开发经过验证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工具,提供更有效治疗的创新药物,以及鼓励和建立全国性属地化社会互助支持网络。本报告期望能对医学专业人士、患者、家属和照护者、政府政策制定人员、养老机构等有所帮助,能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支撑,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建议,有助于提高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以期缓解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疾病的整体负担,推动我国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 钟晓玲, 李海燕, 谷得安, 郁金泰, 王岭
    PDF全文 (29) HTML (356)

    目的:报道1例首诊为脑炎的不完全型Wolfram综合征(Wolfram syndrome, WS)病例。方法:对1例因头痛、言语困难伴记忆力下降5个月的患者应用目标区域捕获高通量测序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收集其临床资料并结合基因测序结果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41岁,男性,因头痛、言语困难伴记忆力下降5个月入院,既往糖尿病、偏头痛、高度近视、耳聋病史。5个月前突发言语困难,不能交流,颅脑MRI检查提示左侧颞叶、岛叶、顶叶DWI高信号,疑诊为脑炎,遗传代谢病不能排除,完善传染病、自身免疫性脑炎、乳酸、风湿、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全外显子测序提示WFS1基因外显子8中有1个突变,c.975C>A,经SIFT软件预测该突变为Affect protein function,经Polyphen-2软件预测该突变为Probably damaging。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证据显示该位点临床意义未明。对其姑姑、妹妹、舅舅及姨妈进行的家系验证发现其舅舅及姨妈与患者突变位点一致。患者影像学未见明显视神经、脑干及小脑萎缩,与多数文献报道不同。结论:临床表现为脑炎样发作的WS较少见,对于有多系统累及的患者,除考虑免疫、代谢、肿瘤等相关病因外,相对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也应纳入鉴别诊断。

  • 刘想林, 刘鉴仪, 金玲, 高云春, 洪诗英, 朱建明
    PDF全文 (37) HTML (593)

    目的:分析4例临床诊断为很可能散发性克雅病(sCJ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克雅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常德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例sCJ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4例患者均为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点包括快速进展性痴呆、小脑症状、锥体束征、视觉症状、肌痉挛、无动性缄默。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序列(DWI)可见不对称的沿皮层分布的花边样高信号、基底节曲棍球征。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慢波,疾病晚期表现为周期性三相波。4例患者均行脑脊液14-3-3蛋白检查,结果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3月内死亡。结论:中老年患者出现快速进展性痴呆,尤其头颅磁共振DWI序列存在皮层高信号,需警惕克雅病,动态复查头颅磁共振、脑电图,脑脊液送检14-3-3蛋白,以免误诊、漏诊。

  • 吴霜, 袁平, 陈秀, 蔡亮, 欧敏丽, 吕志宇
    PDF全文 (26) HTML (244)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近年来分拣蛋白相关受体基因(SORL1)作为其风险基因越来越得到重视,现将1例伴有SORL1基因突变的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EOAD)进行报道。方法: 收集1例伴有SORL1基因突变的AD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特点、神经系统查体、神经心理学检查、常规检验、MRI、PET-CT及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49岁起病,以记忆力减退为主,之后计算力等各项认知功能持续性下降,伴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缺乏联带运动等锥体外系症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头颅MRI显示脑萎缩,以颞叶、海马萎缩为著;基因检测显示SORL1基因43号外显子c.5744A>G杂合突变(p.Y1915C)。结论:本患者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和脑脊液异常,存在SORL1基因突变,诊断符合SORL1基因突变的EOAD,该病例锥体外系症状有助于丰富SORL1突变相关的EOAD临床特征,对临床诊疗工作具有提示作用。

  • 周碧怡, 吴丽莎, 冯阳, 谢涛, 董惠, 王斌斌, 杨鹏, 杨佳宁, 武浩然, 苗瑞晗, 刘晓云
    PDF全文 (31) HTML (304)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皮质锥体细胞和锥体束,具有上和(或)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神经变性疾病。ALS是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ALS起病隐袭,病程长,进展缓慢,表现多样及预后差,早期诊断是干预和治疗的关键因素。本文报道1例ALS携带DCTN1基因突变合并帕金森综合征及认知障碍的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和遗传评估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ALS的识别。

  • 夏高富, 尤丰玲, 蔡静
    PDF全文 (43) HTML (30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渐进性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变性疾病。已经发现多个编码相关蛋白的基因突变与AD的发病相关,主要有APP、PSEN1和PSEN2。PSEN2基因突变的AD在亚洲人群中较为缺少,同时因为患者的发病年龄范围波动较大,部分患者无阳性家族史,所以在临床中难以及时明确的诊断。PSEN2突变的患者临床表现除了以AD为主要表现外,通常还伴有其他相关症状如锥体系、锥体外系症状、帕金森样症状、定向障碍、肌阵挛等症状。本文报道的1例PSEN2基因(c.244A>C,p.Lys82Gln)错义突变导致的AD患者,该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以记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进展较快,并伴有明显的幻听、幻视、妄想等精神症状。通过本病例报道,丰富了PSEN2突变基因数据库,并且对AD早期的诊治起着关键提示作用。

  • 陈淳淳, 朱飞奇, 许春燕, 邱国真, 郭启雯, 李嘉文
    PDF全文 (37) HTML (490)

    目的: 报道1例经基因全外显子测序诊断的伴有GRN基因突变的语义性痴呆的病例。方法: 收集1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的病史、神经心理学评估、神经系统查体、头颅MRI和全外显子测序检测。结果: 患者为一名57岁的女性患者,其父亲60岁死于痴呆。该患者56岁起病,以语言障碍为首发症状,命名及听理解障碍较为突出,伴有记忆力下降,头颅MRI提示双侧颞叶萎缩,以左侧前颞叶为主。基因全外显子测序发现GRN基因2号外显杂合突变。结论: 该病例诊断为伴有GRN基因突变的语义性痴呆。

  • 李才明, 徐均洋, 郑燕霞, 陈绮莉, 吴楚妍, 邱志维, 黄文城
    PDF全文 (35) HTML (442)

    目的: 分析抗IgLON5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1例抗IgLON5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免疫抗体、基因检测结果等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男性,6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球麻痹和癫痫,脑脊液抗IgLON5抗体IgG阳性(1:100),血清抗IgLON5抗体IgG阳性(1:300),基因检测HLA单倍型HLA- DQB1*05:01- DRB1*10:01。入院后予激素冲击治疗、丙戊酸抗癫痫,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本文报道1例以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球麻痹和癫痫为主要表现抗IgLON5抗体相关脑炎,对激素治疗有反应。

  • 朱飞奇, 许春燕, 邱国真, 郭启雯, 陈淳淳
    PDF全文 (29) HTML (525)

    目的: 报道4例经过脑脊液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标志物和基因检测确诊的PS-1基因杂合突变的早发型AD患者临床表现和病情进展速度的差异。方法: 4例早发型痴呆患者通过痴呆家族史调查、神经心理学评估、神经系统查体、头颅MRI、脑脊液AD标志物和全外显子测序检测。结果: 此4例患者脑脊液AD标志物检测结果均符合ATN诊断框架,并且均经过基因全外显子测序确认为PS-1基因杂合突变,病例1为携带PS-1杂合突变位点(c.1186G>A),病例2和病例3携带PS-1基因同一杂合突变位点(c.791C>T),病例2同时携带额颞叶痴呆致病基因GRN基因杂合突变位点(c.329G>A),病例4携带PS-1基因杂合突变位点(c.265G>C),其中病例1、病例3和病例4均有痴呆家族史,病例2无痴呆家族史,病例2和病例3发病年龄相同,但是病例2的病情进展速度明显快于病例3,病例4的发病年龄为38岁,明显早于其家族其他成员痴呆发病年龄(50岁),病例4在儿童时期有脑震荡病史。 结论: PS-1基因突变所致早发型AD并非皆有痴呆家族史,从头突变并不少见,不同PS-1基因突变位点导致AD发病年龄不同,同一PS-1基因杂合突变导致AD发病年龄相同,但是后天因素包括教育程度、工作的复杂程度和脑外伤等也会对PS-1基因突变所致早发型AD的临床表现和进展速度产生显著影响。

  • 崔亚东, 齐志刚, 卢洁
    PDF全文 (26) HTML (712)

    目的: 报道1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典型额颞叶痴呆病例。方法: 对1例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患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本病例患者表现为社交行为异常,无相关疾病家族史。副肿瘤综合征及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阴性。头颅MRI显示双侧额颞叶及海马萎缩,右侧明显。头颅18F-FDG PET显示扣带回、双侧额颞叶FDG摄取明显减低。结论: 神经影像学能反映FTD的病理学改变特征,提高对FTD及其亚型的诊断效能,在FTD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朱圆, 余小萍, 王刚
    PDF全文 (218) HTML (1597)

    为应对老年痴呆患者数量的不断增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以及照护负担,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针对性的规范和指导性文件,我们在参考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系统综述及原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领域临床及护理专家的实践经验,针对痴呆患者基于社区支持的居家照护人员要求及设施、照护的具体内容、照护的卫生资源及政策支持,居家到机构的过渡照护等方面提出了专业建议,为规范基于社区支持的老年痴呆患者居家照护提供指导和实践支持。

  • 童晓琼, 吴历, 彭乔君, 杨子昕, 张莉, 王晓明
    PDF全文 (15) HTML (133)

    目的: 观察Percheron动脉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认知障碍进行评估,以有利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了2014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5例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确诊Percheron动脉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均接受了神经心理学评估。 结果: 5例双侧丘脑梗死的患者包括3例女性和2例男性,年龄为56岁~84岁(中位数为79岁),磁共振成像显示所有患者为双侧丘脑梗死,均考虑由Percheron动脉闭塞所致。5例患者均出现认知功能障碍,4例患者病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例患者出现双眼垂直凝视麻痹。 结论: Percheron动脉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有其相应的临床及认知障碍特征,应重视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其治疗。

  • 秦义人, 周哲平, 王静, 戴慧, 王月菊, 薛群
    PDF全文 (30) HTML (142)

    目的: 快速进展性痴呆(rapid progressive dementia,RPD)是一类进展快速的痴呆综合征,通过分析回顾不典型快速进展的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造成该类病例容易误诊的原因。 方法: 收集1例于2021年11月17日在我院收治的疑似RPD患者的详细病史,结合症状、体征、系列评价量表、头颅MR等辅助检查结果,通过与国内外RPD诊断标准和文献比较,回顾分析诊断的可靠性。 结果: 该例快速进展的认知障碍诊断值得商榷,其原因复杂。 结论: 认知障碍患者的就诊,医生尤其需要关注对照料者和知情者问诊的重要性。

  • 唐诗, 张清华, 韩晓娟, 侯婷婷, 杜怡峰, 丛琳
    PDF全文 (41) HTML (125)

    目的: 报道 1 例非典型的快速进展性痴呆患者,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对 1 例 67 岁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脑脊液、影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老年男性,隐袭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为走路不稳、性格改变,后期出现认知功能下降。颅脑MRI 可见双侧基底节、丘脑、额顶叶皮层多发对称性异常信号;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 结论: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体征、脑脊液、颅脑 MRI结果,考虑很可能的克雅病。克雅病临床表现复杂,容易漏诊,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 刘敏, 齐志刚, 卢洁
    PDF全文 (28) HTML (162)

    目的: 利用多模态神经影像检查分析一例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在与行为变异性额颞叶痴呆鉴别诊断中探讨神经影像学的价值。 方法: 通过多模态神经影像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认知评估,确诊该患者为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结果: 患者男性,58岁,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伴性格改变、执行能力差为主要表现,头颅MRI提示双侧额叶后部、顶叶、颞叶轻度萎缩,以双侧顶叶萎缩较著,双侧海马MTA评分为1级, 18F-FDG PET显像提示双侧颞叶、海马代谢减低,18F-AV45 PET显像提示大脑皮层存在β-淀粉样蛋白沉积,确诊为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结论: 对于非典型AD表现的患者,在无脑脊液证据时需结合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相关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 吴昊, 刘丰, 刘帅, 王晓丹, 石志鸿, 纪勇
    PDF全文 (24) HTML (634)

    目的: 探索以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orticobasal Syndrome, CBS)-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 方法: 报道1例CBS-AD,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患者老年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言语障碍,肢体失用、认知障碍等皮层症状伴有非对称性帕金森综合征,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头磁共振示左侧额颞顶萎缩,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示不对称性额颞顶皮层、基底节代谢减低,11C-匹兹堡化合物B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示皮层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沉积,诊断为CBS-AD。 结论: 神经分子影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郭启雯, 朱飞奇, 许春燕, 邱国真, 陈淳淳
    PDF全文 (28) HTML (373)

    目的: 报道一例疑似非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生理改变(SNAP)的病例,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SNAP的临床特征、脑脊液病理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改变的特点。结果: 患者为中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认知损害,神经心理量表评估提示中度认知功能损害,脑脊液中Aβ42水平和Aβ42/Aβ40比值均在正常范围,但是p-Tau181的水平显著增高,MRI影像示双侧海马明显萎缩。结论: 临床诊断支持SNAP。

  • 魏妍, 王静
    PDF全文 (26) HTML (337)

    目的: 报道1例很可能的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67岁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脑脊液、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老年女性,隐袭起病,临床表现为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右上肢无协同运动,行动迟缓、言语费力。脑脊液总Tau蛋白升高。头部MRI可见双侧大脑半球萎缩,左侧为著,左侧侧脑室扩大。头部18F-FDG PET示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代谢减低,以左侧为著。结论: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体征、脑脊液、头部MRI和18F-FDG PET结果,考虑很可能的皮质基底节变性。皮质基底节变性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 唐若澜
    PDF全文 (24) HTML (306)

    目的:分析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过程,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2例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结果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从出现临床症状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3.61 mon;神经系统累及部位主要为鞍区(6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3例)、视力改变(3例)及偏瘫(2例),其次为截瘫(1例),口干、多饮、多尿(2例),生长发育迟缓(1例)。血清β-HCG升高2例、AFP升高1例、泌乳素升高3例,脑脊液β-HCG升高1例;磁共振显示T1WI序列为等、低信号,T2WI序列为高信号,伴有不同程度强化,PET-CT显示病灶部位氨基酸代谢升高;免疫组化表现为SALL4、OCT3/4、CD117阳性。经手术、化疗、放疗治疗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出院后3 mon和6 mon随访均无新发症状。 结论: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多见男性,常见累及部位为鞍区,不同部位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该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邱国真, 许春燕, 郭启雯, 朱飞奇
    PDF全文 (26) HTML (24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也被称为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伴有精神行为改变和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的神经变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及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是其组织病理学特征。AD分为典型AD和非典型AD。后皮层变异性AD、Logopenic失语AD和额叶变异型AD(frontal variant of AD,Fv AD) 均为非典型AD,其中FvAD临床明显特征是患者在痴呆的早期即出现额叶功能的严重受损。阿魏酸和白芷提取物(Feru-guard)是一种膳食补充剂,近年来,在治疗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方面的疗效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报道了Feru-guard治疗1例FvA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详细回顾了其诊治过程。

  • 王虹峥, 赵禾欣
    PDF全文 (129) HTML (348)
  • 王静, 许涵睿, 韩翠石, 王威, 刘当知, 乔立艳
    PDF全文 (16) HTML (168)

    穹窿脑梗死也被称为胼胝体下动脉遗忘综合征,是一种以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部位脑梗死,其在影像学上容易被忽略,因此当患者出现突然记忆力下降时,应注意是否有穹窿脑梗死的可能。穹窿由前交通动脉的分支胼胝体下动脉供血,胼胝体下动脉为单支动脉,其闭塞常导致双侧穹窿梗死。本文报道1例以记忆力下降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双侧穹窿急性脑梗死病例,并结合文献总结了穹窿脑梗死的临床特征。

  • 郭飞, 杨春水, 王成雅, 朱飞奇
    PDF全文 (26) HTML (26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同时伴有失认、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痴呆表现,因此也被称为老年性痴呆。通常AD隐匿发病,病程约10年,但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快速进展性AD(rapidly progressive Alzheimer's Disease, rpAD)。AD的头颅磁共振特征是以海马为主的额颞顶叶皮层萎缩,并可伴有脑白质变性和微出血。本文报告1例伴皮层绸带征快速进展性阿尔茨海默病病例,回顾了该病例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既往史、痴呆家族史、神经系统查体、头颅MRI、脑电图、脑脊液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血清和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标志物、血清和脑脊液副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并对该病例的诊断过程进行了讨论。

  • 陈淳淳, 朱飞奇
    PDF全文 (41) HTML (471)

    目的: 报道1例经基因全外显子测序诊断的伴有MAPT基因突变的额颞叶痴呆家系。 方法: 收集1例早发型痴呆患者的痴呆家族史、神经心理学评估、神经系统查体、头颅MRI和全外显子测序检测。 结果: 先证者为58岁的男性患者,其父亲和大姐均于60多岁死于老年性痴呆。该患者56岁发病,主要表现为性格脾气改变、记忆力下降、行为鲁莽、缺乏同情、重复动作、口欲亢进,无肢体运动症状,病情逐渐进展,经多奈哌齐治疗后症状加重。头颅MRI提示双侧额颞叶萎缩,右侧明显。基因全外显子测序发现MAPT基因9号外显子c.902C>T杂合突变(p.P301L)。 结论: 该家系为伴有MAPT基因突变的额颞叶痴呆家系。

  • 蒋倩雯, 汤荟冬
    PDF全文 (30) HTML (298)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渐进性认知障碍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已发现数个编码相关蛋白的基因突变与AD的发病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是:淀粉样蛋白前体(APP)、早老素1(PSEN 1)、早老素2(PSEN 2)。现对PSEN2基因突变所致的1例散发性AD进行报道,并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基因学特征。方法: 收集PSEN2突变所致1例AD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认知评估、头颅MRI、脑电图、PET-CT等检查,采集外周血,提取DNA,通过外显子捕获测序发现其携带的基因突变。结果: 患者,女,71岁,因“记忆减退2年,幻听、幻视2月”就诊。患者2年前出现记忆减退,以近事记忆受损为主,近2月出现幻听、幻视、妄想,发作无规律,伴有右手静止性震颤,服用舍曲林、阿立哌唑效果不佳,服用美金刚后因幻觉加重而减量。否认相关家族遗传史。体格检查:神清,反应略迟钝,时间、空间定向尚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眉心征(-),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右手静止性震颤,双手轮替试验(-),病理征(-),共济完成可。认知功能检查量表(ACE-R): 56/100;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21/30。头颅MRI示双侧脑室体旁、基底节区、额顶叶散在腔隙灶,双侧海马萎缩,MTA 3分;PET-CT示双侧额顶颞叶代谢降低;脑电图示轻中度弥漫性异常、颞区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PSEN2(NM_000447:c.G640T, p.V214L)突变。结论: PSEN2基因突变所致的AD在亚洲人群中较少见,发病年龄范围很广,部分患者无阳性家族史。PSEN2突变的患者临床表现除AD 的主要特征外,常伴有其他症状如锥体系、锥体外系症状、定向障碍、帕金森样症状、肌阵挛等症状。本文报道的1例PSEN2基因突变的患者起病年龄较晚,以记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伴有明显的幻听、幻视、妄想等精神症状及锥体外系症状,基因检测显示PSEN2(NM_000447: c.G640T, p.V214L)突变,进一步丰富了中国AD患者的PSEN2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表现,为A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 邢永红, 周玉颖, 冯珂珂, 程轶峰, 尹绍雅
    PDF全文 (23) HTML (24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AD在疾病的中晚期,甚至早期也会出现帕金森综合症的表现。本文报道1例快速进展的阿尔茨海默病合并锥体外系症状患者,并就其诊治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 郭启雯, 许春燕, 邱国真, 陈淳淳, 孟雪娅, 黎明坤, 于洋, 朱飞奇
    PDF全文 (40) HTML (262)

    目的: 探讨路易体痴呆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意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研究2018年7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4例临床诊断为路易体痴呆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神经专科查体、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 14例患者中男性有6例、女性有8例,年龄61~91岁,平均发病年龄为(71.57±8.36)岁,病程为2至10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中伴有波动性认知障碍的13例(13/14);伴有帕金森症状的14例(14/14);伴有视幻觉的11例(11/14);伴有睡眠障碍的13例(13/14),其中伴有RBD的9例(9/14);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11例(11/14);伴有焦虑抑郁的11例(11/14)。本研究中首发症状为认知功能障碍的有10 例(10/14),为帕金森症状的有1例(1/14),为RBD的有3例(3/14)。在认知障碍发病前1~29年已出现睡眠障碍、RBD、便秘、抑郁焦虑、帕金森症状等前驱症状。目前随访4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均逐渐进展,并且出现行走障碍的6例,饮水呛咳的2例,其中1例出现肺炎,言语表达困难的1例,卧床的5例。结论: 路易体痴呆为不可逆性进展的神经变性疾病,患者发病年龄较晚,临床特点以认知功能障碍较为常见,伴有波动性认知障碍、RBD、帕金森症状、视幻觉、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全面认识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尽量早期诊断及治疗,进一步改善该疾病的预后。

  • 张淼, 张慧红, 蔡莉, 周玉颖
    PDF全文 (25) HTML (280)

    目的:分析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PA)患者的认知、语言功能、精神行为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天津市环湖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初诊,经临床诊断的logopenic型进行性失语(lvPPA)1例、进行性非流利型失语(PNFA)1例、语义性痴呆(SD)2例,对患者的临床、神经心理量表、语言评定量表、神经精神量表及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3例为男性,女性1例,发病年龄58~71岁,病程1~5年;4例均为右利手。4例患者认知测评均存在记忆、回忆力受损,重复语言障碍,语言流畅性受损。lvPPA患者语言障碍表现为词语提取障碍、命名和复述障碍,对于复杂句子的理解障碍。认知障碍进展较快,日常生活能力很快受损,存在紧张、易激惹,疲劳感的表现。头部磁共振影像显示双侧顶叶萎缩。PiB-PET可见淀粉样蛋白沉积。18 F-FDG-PET显示双侧颞-顶联合区、双侧楔前叶及右侧额叶代谢减低。PNFA患者早期症状主要为语言不流畅、言语减少、言语笨拙。复述句子困难。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较小。HAMD 抑郁量表显示自知力差。头部磁共振表现为以左侧为著的额颞叶萎缩。18 F-FDG-PET显示双额内、外侧、双前扣带回、双颞外侧、左颞内侧、双岛叶及双尾状核、左丘脑代谢减低。SD患者早期主要症状为命名困难、听理解力下降、找词困难。句子复述差,严重者出声读和阅读均不能、抄写不能;画面描写、听写均困难。NPI和HAMD量表突出表现抑郁心境、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头部磁共振表现为双侧额、顶叶,左侧颞叶萎缩。18 F-FDG-PET显示双额内、外侧、双岛叶、左颞内、外侧及左尾状核代谢减低。结论:PPA患者早期认知、语言障碍及精神异常各有不同源于其解剖学基础。详细的认知、语言和神经精神量表测评结合头部核磁共振及18 F-FDG-PET检查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

  • 宋晓璇, 汤荟冬
    PDF全文 (36) HTML (815)

    目的: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early-onset Alzheimer Disease, EOAD) 为阿尔茨海默病较为少见的类型。因其临床表现多变,早期不易诊断。探索EOAD特征,提高医务人员对其诊断及鉴别能力尤为重要。方法:报道1例早期伴精神行为症状,无明显皮质萎缩的EOAD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中年女性,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伴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曾被误诊为精神类疾患,服用奥氮平后存运动症状,停药后症状改善。辅助检查提示存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及tau蛋白纤维异常缠结,考虑EOAD。结论:EOAD早期易被误诊,需结合病史、影像、脑脊液检查等辅助诊断予以鉴别。

  • 刘颖, 杨馥霞, 顾春慧, 魏文石
    PDF全文 (22) HTML (241)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表现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iNPH)样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特征的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PSP)患者。方法:分析1例我院收治的PSP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并复习相关研究进展。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肢体僵硬、认知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头颅MRI示中脑萎缩,轴位上呈“牵牛花征”,正中矢状位呈“蜂鸟征”,第三、四脑室扩大,Evans指数>0.34。患者在脑脊液分流手术后初期症状改善,长期预后不佳。本例对大剂量的多巴丝肼效果不佳。结论:这项研究表明,PSP患者可出现了iNPH样的MRI特征,提示在PSP的临床表型谱中存在iNPH样的特征。认识到PSP患者可出现iNPH样临床表现可帮助避免无效的脑脊液分流手术。

  • 周益萍, 魏文石
    PDF全文 (22) HTML (111)

    非酒精性硫胺素缺乏的病例发病率较低,临床上易被忽视,延误治疗容易导致韦尼克脑病,柯萨可夫综合征等。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与硫胺素缺乏之间关联的报道极少。本次介绍一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男性因精神行为症状的急剧恶化而来我院就诊。有进食减少病史,在给予较大剂量硫胺素补充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建议在怀疑硫胺素缺乏的任何情况下都可开始硫胺素的补充治疗,其所带来的潜在收益远超不治疗的风险。

  • 朱飞奇, 许春燕, 邱国真, 郭启雯, 孟雪娅, 林燕维, 陈淳淳
    PDF全文 (18) HTML (267)

    目的: 报道1例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所致的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CBD),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76岁男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脑脊液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早期突出表现为左侧上肢不自主发抖、僵硬和失用,后期出现记忆力下降和语言能力下降,其四肢肌张力增高,左手失用;其头颅磁共振:广泛皮层脑萎缩,右侧颞顶叶明显,双侧海马萎缩相对较轻,伴双侧侧脑室前后角及侧脑室旁对称性脑白质病变;脑脊液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检测Aβ42 166.09 pg/mL ↓, Aβ40 5025.72pg/mL, Aβ42/ Aβ40 为0.03↓, p-Tau181 37.96 pg/mL和T-Tau 284.35pg/mL,T-Tau/Aβ42为1.712↑,APOE基因型为4/4型和胰岛素降解酶基因杂合突变。结论: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头颅磁共振、脑脊液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APOE4/4基因型和胰岛素降解酶杂合突变检测结果,支持该患者为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所致的皮质基底节变性。

  • 许春燕, 邱国真, 郭启雯, 吴凯钰, 陈淳淳, 黎明坤, 孟雪娅, 朱飞奇
    PDF全文 (32) HTML (212)

    目的:探讨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脑脊液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确诊的18例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基因全外显子测序、动态脑电图及结构磁共振等检查资料。结果:18例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5.4岁,平均病程5.6年,男性6例,女性12例,17例以记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9例有痴呆家族史。MMSE平均分为14.3分,中重度痴呆患者12例。18例患者的脑脊液检查均表现为Aβ42降低,Aβ42/Aβ40比值降低,磷酸化Tau蛋白(181)或总Tau蛋白升高。13例患者完成基因全外显子测序,发现3例PSEN1基因突变,4例SORL1基因突变,1例 ABCD7基因突变,1例A2M基因突变;18例患者的APOE基因ε2、ε3、ε4基因型携带频率为1/36、27/36、9/36。11例完成动态脑电图检测,均为异常脑电图。影像学表现为:8例患者海马萎缩不明显或相对较轻。结论: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时间较早,起病隐匿,但进展快,就诊时往往已经是中重度痴呆,主要以记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多有痴呆家族史,脑电图多有癫痫样放电,阿尔茨海默病致病基因或者高风险基因携带率高,部分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海马萎缩较轻。

  • 尹金辉, 黄越, 卞修武, 陈彪, 陈生弟, 崔慧先, 董格红, 郭慧君, 何跃颂, 朴月善, 唐北沙, 王德田, 吴安华, 张玉琪, 周韧, 张力伟
    PDF全文 (27) HTML (182)
  • 王虹峥, 李坤成, 王军
    PDF全文 (169) HTML (613)
  • 郭启雯, 邱国真, 王音, 许春燕, 陈淳淳, 林燕维, 孟雪娅, 朱飞奇
    PDF全文 (22) HTML (180)

    本文报道一例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脑炎,患者为中年男性,临床表现主要为快速进展的认知功能障碍和顽固低钠血症,颅脑MRI示双侧海马高信号,血清和脑脊液抗LGI1抗体均为阳性,诊断为抗LGI1抗体脑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缓解。本文分析抗LGI1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以警惕中年突发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炎患者,需尽快行血液及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标志物检测,早期积极免疫治疗以便控制疾病进展及改善预后。

  • 尹金辉, 黄越, 卞修武, 陈彪, 陈生弟, 崔慧先, 董格红, 郭慧君, 何跃颂, 朴月善, 唐北沙, 王德田, 吴安华, 张玉琪, 周韧, 张力伟
    PDF全文 (34) HTML (246)

    人脑组织库是通过对捐献的脑组织进行采集、保存、研究、分享,从而服务于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发展的一个机构。在接受捐献的遗体组织过程中,为了避免感染潜在的传染性疾病的风险,需要提出生物安全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案和操作标准。在处理遗体组织样本时,若能及时了解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符合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掌握相关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建立起相关的生物安全制度与体系,对于人脑组织库相关人员的安全及人脑组织库的平稳安全运行都至关重要。作者在查阅、学习、借鉴相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及个人安全防护文件及标准的基础上,总结并撰写了相应于人脑组织库的生物安全防护标准及流程,拟作为中国人脑组织库建设的生物安全操作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