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2096-5516 CN 10-1536/R
  • 主办单位: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
期刊首页 检索结果

检索结果

期刊
    Loading ...
出版年
    Loading ...
栏目
    Loading ...
文章类型
    Loading ...
期刊分类
    Loading ...
  • 文章
  • 视频
  • 排序
共找到 421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尤冬桂
    PDF全文 (0) HTML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玩具和游戏在阿尔茨海默病非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并分析当前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主题分析方法,在知网、万方、Google Scholar、SCOPUS、Pubmed和Science Direct中以“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非药物干预”“玩具”“游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2020年至2024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主题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方案正在不断涌现,其中一种重要的治疗形式是利用玩具和游戏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玩具和游戏通过刺激认知和感官功能,提高患者的社交互动能力,促进身体活动,并减轻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结论:目前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治疗的玩具大多来自市场上现有的儿童玩具,或者是由心理学和医学类研究人员开发的简单玩具,缺乏从设计角度探讨如何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复治疗设计更多工具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设计领域出发,探讨其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期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 张雅, 裴中
    PDF全文 (0) HTML (7)

    认知损害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受损和其他认知功能的改变。目前常用于评价患者整体认知功能的测试工具有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等,但耗时长,需要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测试。MemTrax是一个数字化连续记忆认知测试工具,主要被应用在认知评估中,可通过图片再认来测试受试者记忆处理、存储和再现、反应时间等以情景记忆为主的认知功能。既往研究证明其区分正常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AD患者的效能明显优于MoCA,同时结合其它生物标记物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在疗效评估方面也有潜在应用前景。介绍了MemTrax在其它认知障碍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最后,展望了MemTrax未来的应用前景,作为数字化工具可以用于完善神经科学网络资料库,利用机器学习结合其它标记物构建痴呆风险预测模型,以期实现大规模的早期认知障碍筛查和连续认知功能监测。

  • 崔亚芳
    PDF全文 (0) HTML (7)

    脑膜淋巴管(mLVs)在脑脊液(CSF)和细胞间液(ISF)之间的复杂循环和可溶性内容物交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已被证实mLVs能将颅内CSF和免疫细胞引流至颅外颈深淋巴结(dCLNs),从而建立起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外周免疫系统的直接联系。鉴于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手段有限,通过增强脑淋巴流动来提高有毒废物的清除,成为缓解认知障碍的新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mLVs的发现历程与结构和位置,并深入阐述其生理功能。重点探讨了mLVs与AD发病机制的关系,以期为AD新兴治疗机制提供参考。

  • 励佳熠, 吕中月, 吴昊, 陈晓, 付帆, 杨凯霞, 谢国民
    PDF全文 (1) HTML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全球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是痴呆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仍未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生成与清除的不平衡被认为是AD的主要发病机制,早期增强脑内Aβ清除可以延迟AD的发生、发展。近年来,随着胶质-淋巴系统概念的提出与脑膜淋巴管的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内液体的定向运输成为热点。胶质-淋巴系统在清除Aβ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望成为对抗神经变性疾病的新方向。本综述旨在梳理当前关于大脑胶质-淋巴系统在AD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疾病管理中的潜在利用价值。

  • 黄彦飞, 李春林, 袁琼, 顾秀莲, 宁琪
    PDF全文 (0) HTML (13)

    目的:探讨Guide Care 管理模式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Guided Care管理模式干预。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质量、病情进展及焦虑抑郁情况。干预时间持续6周。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3个维度(日常行为管理、管理认知和疾病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自我管理总分及日常行为管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两组UPDRS(unified-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运动检查、日常生活活动、精神行为和情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两组PDQ-39评分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Guide Care管理模式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 艾伟平, 向春晨, 张玉梅
    PDF全文 (0) HTML (8)

    目的:通过横断面及纵向观察研究探索脑脊液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价值,和对轻度认知障碍 (MCI) 向痴呆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认知状态将具有脑脊液GAP-43数据的787名受试者分为正常组(n=247)、MCI组(n=413)和痴呆组(n=127),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使用多元logistic模型检验了脑脊液GAP-43与不同认知状态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 评估脑脊液GAP-43水平对AD的诊断效能,并与脑脊液核心标记物 (Aβ, t-tau, p-tau) 对AD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进一步将MCI患者依据5年随访期间是否进展为痴呆分为稳定型MCI(sMCI)和进展型MCI(pMCI)。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脑脊液GAP-43的组间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检验脑脊液GAP-43与MCI向痴呆进展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脑脊液GAP-43水平预测MCI向痴呆进展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脑脊液GAP-43水平与MCI向痴呆进展风险的关联。结果: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痴呆组的脑脊液GAP-4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MCI组(P<0.0001) ,脑脊液GAP-43是AD痴呆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02) ,脑脊液GAP-43、Aβ、p-tau和t-tau对AD诊断的AUC分别为0.64、0.68、0.64和0.63。后续的随访分析显示,pMCI患者的脑脊液GAP-43水平显著高于sMCI患者 (P<0.0001) ,并且脑脊液GAP-43是MCI向痴呆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12) ;脑脊液GAP-43预测MCI进展为痴呆的AUC为0.75 (P<0.0001, 95%CI: 0.69~0.80) ;脑脊液GAP-43水平高的MCI患者进展为痴呆的风险是脑脊液GAP-43水平低的MCI患者的3.45倍 (P<0.0001, 95%CI: 2.17~5.43) 。结论:脑脊液GAP-43水平可用于AD痴呆的诊断,其诊断效能与AD的脑脊液核心生物标志物 (Aβ, p-tau, t-tau) 相当。脑脊液GAP-43还能够预测MCI向痴呆的进展,并且是MCI向痴呆的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蕾, 冯乾森, 李嶙嶙, 汪子琪
    PDF全文 (0) HTML (10)

    目的:探讨早期轻度认知障碍(EMCI)、晚期轻度认知障碍(LMCI)、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源性痴呆患者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与执行功能的联系,并建立一组健康人为对照(NC)组,以期为AD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招募50~80岁患者142例,其中EMCI 35例,LMCI 17例,AD 26例,NC 64例。每位患者基线时收集执行功能量表:形状连线测验A(STT-A)、形状连线测试B(STT-B)、动物流畅性测验(AFT)、数字符号转换测试(SDMT)、数字广度测试(DST);采集晨空腹血检测ApoA1、ApoB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ApoA1、ApoB与执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ApoA1、ApoB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AD组受教育年限低于NC组(P<0.05);NC组STT-A、STT-B耗时时间低于EMCI组、LMCI组、AD组(P<0.05);EMCI组STT-A耗时时间低于AD组,AFT、SDMT得分低于NC组(P<0.05);AD组AFT得分低于NC组、LMCI组,SDMT、DST得分低于NC组(P<0.05);AD组的ApoA1水平明显低于NC、EMCI组(P<0.05);4组的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oA1水平与AFT、SDMT、DS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STT-A、STT-B呈负相关关系(P<0.05);ApoB水平与各执行功能均无相关性;经调整混杂因素,ApoA1与执行功能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ApoA1显著正向影响SDMT(P<0.05);经诊断分层,ApoA1与SDMT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NC组、LMCI组、AD组ApoA1可显著正向影响SDMT(P<0.05)。结论:尚未发现ApoB与执行功能的联系;ApoA1主要在NC组、LMCI组、AD组中患者与信息处理速度有显著关联,表明ApoA1与信息处理速度结合,可成为探索认知障碍的一个重要途径。

  • 王昊, 吴凯钰, 邱国真, 陈淳淳, 黎明坤, 郭启雯, 许春燕, 王敏, 刘威, 刘建军, 刘佩意, 刘亢丁, 朱飞奇
    PDF全文 (0) HTML (9)

    目的:探讨肝脏纤维化指标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在本横断面研究中,共纳入2017—2018年来自深圳市罗湖区51个社区卫生中心,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8669人。根据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教育程度分为认知功能低风险组(n=8202)和认知功能高风险组(n=467)。采集患者空腹血样检测血常规和肝功指标,利用ALT、AST 、PLT等参数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肝脏纤维化指标FIB-4和APRI。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统计学特征及肝脏纤维化指标差异性,并对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秩相关分析研究肝脏纤维化指标和饮酒习惯的关系。结果:与认知功能低风险组相比,认知功能高风险组的FIB-4明显增高[1.40(1.13,1.78)vs. 1.49(1.21,1.88),Z=3.595,P<0.001],但不是认知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0.718(0.444~1.159),P=0.175]。对于饮酒群体,FIB-4与开始饮酒年龄(rs=0.089,P=0.005)和饮酒频次(rs=0.149,P<0.001)呈正相关,APRI与饮酒频次(rs=0.078,P=0.013)也呈正相关;对于戒酒群体,FIB-4与戒酒年龄(rs=0.172,P=0.014)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认知功能减退人群的FIB-4增高,饮酒频次增加和FIB-4、APRI升高有关,尽早戒酒可保护肝脏、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 王南卜, 马晓伟, 王国辉, 王虹峥, 邢岩, 朱宁, 乔立艳, 乔晋, 刘涛杰, 刘智, 孙显东, 杜晓霞, 李建平, 李晨钟, 杨宇, 杨智权, 何霞, 宋又强, 张丽颖, 张治国, 胡瑞萍, 徐珊, 唐奇, 曹传海, 崔尧, 崔韶阳, 韩笑乐, 樊继康, 操驰, 宋鲁平, 王军,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认知康复专业分会
    PDF全文 (13) HTML (55)

    为更好地应对我国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防控的严峻挑战,国家发布了《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为早日实现其中的核心目标,整合多学科专家意见与循证依据,采用德尔菲法结合GRADE证据分级,特制定《阿尔茨海默病多元康复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5)。本共识强调“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的协同管理模式,促进AD多维度防治、康复和照护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为医疗机构、基层社区及家庭照护提供科学指导,助力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在预防层面,将AD危险因素进行量化分级,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以便制定个性化防控干预方案。治疗方面,根据AD严重程度分别推荐西药、中医药和神经调控等。康复需要根据功能障碍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个人爱好和家庭支持,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方案,早、中期AD患者以主动康复为主,晚期以被动康复为主。康复措施主要包括认知疗法(认知训练、认知刺激和认知康复)、生活方式干预(营养干预,运动疗法包括有氧运动、力量和心身训练)、人工干预(怀旧和沉浸式技术)、艺术疗法(音乐、舞蹈和美术)、自然疗法(园艺和动物辅助)及感官刺激疗法(光照和芳香)。中、晚期照护策略聚焦伴随精神行为异常或严重失智失能的AD患者,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自我认同,提供安宁疗护,防治并发症等。

  • 代洁, 李加梅, 辛华, 卜亚丽, 祝艳芳, 姚舒馨, 董丽华
    PDF全文 (3) HTML (36)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作为一种细胞释放的各种具有膜结构的囊泡结构统称,其内容物包括跨膜蛋白、脂质,细胞骨架结构蛋白、酶、转录因子、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和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等物质,广泛存在于血液、脑脊液等体液中,EV可以促进细胞间联系,影响大脑的内稳态和功能,同时又可以促进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变性疾病的进展。从EV在AD中发生发展的作用、EV作为AD的生物标志物、EV用于AD的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更早筛查及治疗AD提供借鉴。

  • 高金, 卫一丹, 周知, 富丽萍
    PDF全文 (10) HTML (9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细胞外β淀粉样斑块沉积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沉积被认为是AD病理发生的初始和核心事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于AD的早期诊断、药物开发和临床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PET和体液生物标志物分别提供独特且完整的信息,Aβ PET可以检测AD患者脑内Aβ斑块负荷和空间分布,体液生物标志物反映了在检查时间点脑脊液和血浆分析物的实际浓度。本综述总结了Aβ PET和Aβ体液生物标志物在AD诊断、鉴别诊断、预后预测及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程杰, 肖小华, 梁春华, 王锴锁, 周艳星
    PDF全文 (4) HTML (51)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患病率逐年攀升,这一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在已知的导致AD的遗传因素中,APOE是其中一种作用较为显著的因素,对AD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可能对人们的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发展机制,最终导致了AD疾病的进展。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许能够找到预防或延缓AD进展的新途径,为老年人群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 陈肖杰, 赵维纳, 丁明璐, 王万瑶, 宋一丹, 霍柯源, 项子瀚, 王建行, 陈泠羽, 刘兰涛
    PDF全文 (2) HTML (53)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 s disease,AD )作为一种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异常复杂,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微小RNA(miRNA)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在A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综述了当前关于miRNA介导的NLRP3炎性小体在AD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希望能为深入理解AD的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有益参考和为临床AD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 王思凯, 姚帅锋, 陈雨潇, 姜晓璩, 蔡静
    PDF全文 (12) HTML (56)

    目的: 应用文献计量学,探索2009-2023年载脂蛋白 E( apolipoprotein E,APOE)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 2009年1月-2023年12月APOE与AD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6.2.R6软件对2009年1月至2023年12月APOE与AD相关文献主题,以及发文作者、关键词、国家、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2009-2023 年,APOE与AD的相关研究文章发表数逐年上升,文献共计4452篇;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关键词共现及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APOE”(载脂蛋白 E)、“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轻度认知障碍)、 “age”(年龄)等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结论: APOE对AD的研究将重点关注APOE的基因表型及其与AD的关系,以及融合基于APOE表型治疗,或转变表型来治疗AD的临床应用。

  • 范李华, 范冬康, 许正强
    PDF全文 (13) HTML (43)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派齐片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PS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口服多奈派齐片,每晚1片饭后1粒(1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丁苯酞软胶囊,三餐前服用2粒,每粒0.2 g,所有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给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试(MoCA)、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测评,记录、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MSE、MoC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BDNF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患者BDNF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BDNF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派齐片治疗PSCI优于多奈哌齐片单药,联合用药可更快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荐。

  • 邓桦
    PDF全文 (15) HTML (92)

    目的: 全球正在应对阿尔茨海默病(AD),通过梳理部分国家战略计划与项目资助情况,系统了解不同国家针对AD预防与治疗的举措。方法: 调研国家政策,利用知领全球科研项目库检索近年AD项目信息,通过计量与内容分析对检索项目展开分析。结果: 现阶段,美国重点兴建具备不同职能的AD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侧重信号通路/调控与靶点发现;加拿大重视标志物与靶点发现;中国研究投入力度不断增加。结论: 部分国家已对如何应对AD做出立法,信号通路/调控、靶点发现,药物研发是AD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效标志物筛选及科普传播是AD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 石雨珂, 娄夏菁, 王冰升, 汪彬, 姜海燕, 康俊玲, 曹世华
    PDF全文 (14) HTML (99)

    目的: 评价非药物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收集非药物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纳入文献7篇,非药物干预能够提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简易智能评估量表 (MMSE ) 评分(WMD=-1.91,95%CI:-3.10~-0.70, Z=3.13, P=0.002),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无明显提升(WMD=-0.09,95%CI:-0.86~0.67, Z=0.24, P=0.81)。结论: 非药物干预相比于药物干预或对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智能水平,但仍需更多长期、大样本量的临床数据进行进一步验证。

  • 李志, 刘凤香, 石林, 包彩凤, 史瑞仙, 贾琪, 梁芙茹
    PDF全文 (11) HTML (94)

    目的: 研究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CR)代理变量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痴呆前阶段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5例正常对照者 (normal control,NC)和45例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所有入组患者行认知储备指数问卷(cognitive reserve index questionnaire,CRIq)调查,得出总分、教育、工作活动及休闲时间得分,同时完成认知功能量表评估。最后,对认知储备代理变量和认知功能量表各认知域评分进行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①总分数、教育、休闲时间与反映整体认知水平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得分(r=0.506、P<0.001,r=0.398、P<0.001,r=0.448、P<0.001)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得分(r=0.492、P<0.001,r=0.353、P=0.002,r=0.403、P<0.001)均呈正相关。②教育与数字符号转换测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总分及延迟回忆和波士顿命名测验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工作活动与数字符号测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延迟记忆、数字广度正背测验呈正相关(P均<0.05);休闲时间与听觉词语学习测验总分及延迟回忆、数字广度正背测验、数字符号转换测验、动物词语流畅性和波士顿命名测验呈正相关(P均<0.05);总分数与听觉词语学习测验总分及延迟回忆、数字广度正背测验、动物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测验和数字广度倒背测验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①AD痴呆前阶段患者的综合认知储备与整体认知功能之间存在关联。②教育水平、休闲活动与综合认知、记忆力和语言能力均具有相关性,工作活动仅与综合认知和记忆力相关。

  • 甘景环, 脱厚珍, 张拥波, 纪勇
    PDF全文 (8) HTML (32)

    目的: 探讨路易体痴呆血脑屏障通透性与血浆促食欲素A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科病房住院治疗的69例诊断为很可能的路易体痴呆患者,和同期在同单位健康管理中心筛选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历记录,收集了一般人口学资料、基本的临床信息和神经心理评估分数,记录脑脊液Aβ1-40、Aβ1-42、t-Tau和p-Tau181的水平和APOE基因型,通过计算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率(CSF/serum albumin quotient,Qalb)来反馈血脑屏障情况,测定血浆食欲素A水平,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评估血浆促食欲素A与Qalb的关系。结果: DLB组患者MMSE(P<0.001)和MoCA(P<0.001)评分低于对照组,CDR(P<0.001)、ADL(P<0.001)和NPI(P<0.001)评分,以及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P=0.015)、Qalb水平(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在不同体重指数水平(P=0.034),是否有高血压病史(P=0.049)上存在显著差异;Qalb水平存在体重指数水平的差异(P=0.012)。DLB组中,有脑卒中病史的受试者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显著低于无脑卒中病史的受试者(P=0.025);女性的Qalb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34)。在对照组中,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均显示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与Qalb存在正性相关(Pearson相关:r=0.589,P<0.001;偏相关:r=0.561,P<0.001)。在DLB中,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均未发现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与Qalb、神经心理评估分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路易体痴呆患者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和Qalb水平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认知正常老年人的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升高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关,提示出促食欲素能系统功能失调可能是血脑屏障损伤的潜在机制。

  • 李壮壮, 刘征堂
    PDF全文 (37) HTML (28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其全病程常见共病问题。总结了AD患者的全病程共病情况,探讨了AD患者临床前阶段、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及痴呆阶段3个阶段共病特征,认为需要综合评估AD患者健康状况及共病特征,重视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全程和个体化干预。

  • 费尔立, 顾耘
    PDF全文 (33) HTML (19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类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的变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超过了5000万人。近年来AD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为AD的早发现、早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脑肠轴等新的通路被发现,为我们带来了如GV-971等新药上市,为AD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人类对AD的认识仍然是管中窥豹,冰山一角,中医的抗衰老优势在脑老化及AD的干预中显得尤为重要。AD在传统医学中归属于“痴呆”的范畴,传统医家与其已有超过一千年的抗争历史,因而中医对“痴呆”的治疗有着深刻的认识,许多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诸如脑肠轴等通路有不谋而合之处,通过现代医学发展再次探讨AD的中医治疗,能够为AD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与研究方向。

  • 张瑞, 吕中月, 徐志伟
    PDF全文 (39) HTML (176)

    脑卒中是导致急性脑功能障碍的严重脑血管疾病,因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卒中后患者常并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它会影响记忆力、执行力、注意力、语言以及视觉空间能力等多个认知维度。传统的康复治疗手段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认知功能恢复,但普遍存在起效缓慢、治疗周期长以及患者难以持续配合等问题。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连续施加高强度、瞬时性的磁场脉冲于脑组织,有效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进而对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本文旨在综述rTMS在PSCI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 侯祥龙, 陈椰林
    PDF全文 (40) HTML (263)

    不同亚型的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风险不同,ApoE2降低AD风险,ApoE4增加AD风险,是AD最大的风险基因,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胶质细胞分泌的ApoE对AD的影响。近年的研究发现神经元中表达的ApoE在AD进程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淀粉样斑块的产生和聚集,也影响Tau蛋白的磷酸化和神经变性等病理过程。这些神经元中ApoE的功能研究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主要在神经元中补偿表达ApoE2的AD基因治疗已经进行到二期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神经元中表达的ApoE对AD的影响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为进一步理解AD的致病机理、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危亚熵, 顾柏俊
    PDF全文 (46) HTML (191)

    我国经济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社会结构的变化使我国成为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病的预防和预后都面临巨大的挑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老年神经变性疾病。AD的病理特征是神经原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块长期(超过20年)的沉积,导致神经细胞的死亡或失去功能。目前临床诊断主要是基于认知心理学、影像学和脑脊液检测,这些诊断方式的复杂性和侵入性限制了其在AD早期检测中的应用。尽管血液中的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Aβ40/42比值以及和磷酸化Tau-181和Tau-217等蛋白等生物标志物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应用通常仅限于疾病进展评估,因为Tau蛋白变化通常被认为是Aβ沉积的继发反应,不适合用于早期检测。尿液含有多种生物分子,其组成可以实时反映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这使得尿液成为生物标志物发现和疾病早期筛查的理想选择。尿液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外周代谢物生物液在AD早期检测的价值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本文主要对以尿液生物标记物作为AD早期检测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 任多多, 向晨瑶, 赵永康, 柴学军, 张露露, 张玉婵, 朱晓岩, 赵善廷
    PDF全文 (19) HTML (75)
    目的

    以5×FAD小鼠为动物模型探讨元宝枫籽油(Acer truncatum Bunge seed oil,ASO)对AD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方法

    随机选取1月龄雄性5×FAD小鼠,将4%元宝枫籽油添加于标准鼠粮中(AD+ASO组),饲喂5×FAD小鼠5个月,同时设置雄性野型正常对照组(WT组),5×FAD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疾病模型组(AD组)。取材之前进行巴恩斯迷宫、高架十字迷宫等行为学实验,然后进行海马和大脑皮层免疫荧光染色,并进行肠道菌群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元宝枫籽油饲喂可提高AD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元宝枫籽油饲喂可以抑制淀粉样斑块的形成从而减少海马和大脑皮层Aβ(beta-amyloid protein)淀粉样斑块的沉积。元宝枫籽油干预后能提高AD小鼠海马组织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进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元宝枫籽油可提高AD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对肠道菌群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结论

    元宝枫籽油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丰度抑制Aβ淀粉样斑的形成,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为AD的预防提供了新途径和可能性。

  • 廖紫璇, 李佳钰, 刘一丹, 黄述春, 姜柳米, 李小凤
    PDF全文 (22) HTML (124)
    目的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众多临床工作者早期筛查识别的重要阶段,AD源性MCI是MCI主要类型,而单独的认知量表筛查MCI灵敏度和特异度不佳,全套神经心理学量表用于MCI筛查又耗时费力,故本文旨在基于既往使用的认知筛查量表,探索适用于中国人群的筛查AD源性MCI的高效量表。

    方法

    所有受试者接受共27个认知筛查测验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最终纳入受试者242人,对照组121人(CDR=0),MCI组121人(CDR=0.5)。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各测验Z值得分与CDR得分相关性,以显著相关的测验组成新的MCI筛查量表,并初步分析新量表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确定新量表评分标准。

    结果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视觉认知评估测试(visual Cognitive Assessment Test, VCAT)-语言(r=-0.447,P< 0.001)、VCAT-记忆(r=-0.717,P< 0.001)、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TMT)-B(r=0.426,P<0.001)、简易智能筛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定向力(r=-0.271,P=0.025)、MMSE-注意力(r=-0.313,P=0.009)、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 CDT)(r=-0.407,P< 0.001)与CDR得分相关性最佳,最终组成包含上述6个认知测验的新量表CQ-MCI,并设立了“可能的”(一个测验失败),“很可能的”(两个测验失败),“肯定的”(三个测试失败)MCI评定标准。

    结论

    VCAT-语言、VCAT-记忆、TMT-B、MMSE-定向力、MMSE-注意力、CDT测验可以组成适用于中国人群的筛查AD源性MCI新量表CQ-MCI,将来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CQ-MCI的敏感性及可行性。

  • 梁春华, 颜学勤, 肖小华, 汪天富, 黄耀辉
    PDF全文 (37) HTML (191)
    目的

    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是老年人常见的影像特征之一,其在颅脑MRI T2WI及FLAIR序列上呈高信号,与痴呆、中风及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探讨影响WMH体积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84例WMH患者,根据Fazekas量表分为轻度和重度WMH组,比较两组间人口学特征、血脂和甲功等水平的差异,利用ITK-SNAP软件计算WMH体积,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WMH体积的危险因素。比较有无认知障碍组间WMH体积的差异,评估WMH体积对认知障碍的诊断能力。

    结果

    轻度WMH组142例,重度WMH组42例。Fazekas评分与WMH体积有较高相关性(r=0.829,P<0.001)。重度WMH组患者年龄更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更高,血清FT3水平更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WMH体积更大,年龄与WMH体积呈正相关(r=0.379,P<0.001),而血清FT3水平与WMH体积的关联性一般。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元线性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和高血压与WMH体积独立相关。在184例受试者中,126例患者合并认知障碍,58例认知正常,认知障碍组WMH体积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WMH预测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685,WMH的最佳截断值为3975.77 mm3,敏感度为65.10%,特异度为69.00%。

    结论

    年龄、高血压是WMH体积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糖尿病和低FT3水平也与WMH严重程度相关。WMH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WMH体积越大,认知功能越差,WMH体积有助于早期识别认知障碍人群。

  • 朱小涵, 邱文超, 岑怡, 肖姝雲
    PDF全文 (40) HTML (101)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认知功能障碍(CI)患者心衰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165例老年CHF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纳入合并CI的CHF患者92例。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完成中医证型分类和中医症状积分表,测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心功能分级、LVEF、BNP、病程、IMT、中医基本证型分布及症状积分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老年CHF合并CI患者各证型MMSE、MoCA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MMSE、MoCA得分均呈正相关;NYHA心功能分级、BNP、心衰病程、中医症状积分与MMSE、MoCA得分均呈负相关;IMT与MMSE、MoCA分值无相关性。

    结论

    老年CHF合并CI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BNP、心力衰竭病程、LVEF、中医症状积分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老年CHF患者应及早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进行早期干预。

  • 刘雨辉, 卜先乐, 马辛, 王刚, 王虹峥, 王桂红, 朱飞奇, 乔立艳, 刘肇瑞, 纪勇, 李小凤, 李延峰, 李霞, 肖卫忠, 肖世富, 吴庆建, 张巍, 郁金泰, 周玉颖, 侯清华, 袁俊亮, 贾建军, 顾耘, 郭玲, 郭起浩, 彭丹涛, 裴中, 潘伟刚, 王延江, 王军,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
    PDF全文 (494) HTML (3375)

    基于现有文献证据和专家组讨论意见,在既往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相关指南基础上,对AD药物治疗方案和推荐意见进行了更新,重点引入抗Aβ免疫治疗相关进展,为AD的早期和全面干预提供参考。内容涵盖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原则,对症治疗药物中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治疗方法,Aducanumab、Lecanemab和Donanemab疾病修饰治疗,甘露特纳的使用,以及中医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法。

  • 白昕悦, 王军凯, 刘水, 王志群
    PDF全文 (51) HTML (16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对AD的治疗展现了潜在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探索针灸对AD患者脑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针灸通过激活特定脑区,调节脑网络的功能连接,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和记忆能力。本文就利用fMRI探究针灸在治疗AD中的应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