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2096-5516 CN 10-1536/R
  • 主办单位: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
期刊首页 检索结果

检索结果

期刊
    Loading ...
出版年
    Loading ...
栏目
    Loading ...
文章类型
    Loading ...
期刊分类
    Loading ...
  • 文章
  • 视频
  • 排序
共找到 431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荆超楠, 王江波, 张冠群
    PDF全文 (0) HTML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都是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并且在老龄化人口中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组合疾病,极大地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已有研究证明,临床上有多种因素可刺激和加速AD和OP的发生,本综述主要对AD和OP的共同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并对AD小鼠模型体内维生素D、维生素K水平、信号通路、载脂蛋白及神经炎症等发病因素进行了讨论,此外,还对这两种疾病的潜在的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

  • 董增军, 甄红英
    PDF全文 (0) HTML (3)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健康问题。为有效应对这一疾病挑战,深入研究其致病机制和开发早期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AD的主要致病机制,并对现有检测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 雷莎莎, 黄志新, 朱丽吟
    PDF全文 (0) HTML (2)

    目的:Holmes震颤(HT)是一种罕见的运动障碍疾病,HT还可能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HT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HT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特征和神经影像学技术(如MRI)。治疗选择包括药物治疗(如左旋多巴、苯海索)和外科干预(如深部脑刺激、丘脑切开术)。通过系统性回顾文献,总结HT的临床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效果。结果:HT症状通常在神经系统损伤后4周至2年内出现,与神经元损伤后的异常突触重组和侧支轴突萌芽相关。药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左旋多巴在约54%的患者中有效,但整体疗效有限,其他药物如抗癫痫药物、多巴胺激动剂等也常用于治疗,但同样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对这些药物反应不佳。外科干预如深部脑刺激、丘脑切开术、神经核团毁损术和原发病灶切除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个体差异。目前尚无统一治疗共识,且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研究验证新型治疗方法的长期效果。结论:HT的治疗仍面临挑战,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HT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优化治疗策略。通过多中心研究验证新型治疗方法的长期效果,有望改善HT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赵泳莉, 赵维纳, 王建行, 陈泠羽, 陈肖杰, 李施雨, 焦杨
    PDF全文 (0) HTML (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导致记忆、认知与行为相关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病变所引发。在痴呆类型中,VaD紧随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后,是第二常见的病因,目前VaD发病机制仍尚未清楚。星形胶质细胞是脑内分布最为普遍且体积最为庞大的一类胶质细胞。它们具备产生并释放特定神经递质的能力,同时表达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能够对多种神经活性物质产生响应。近年来,星形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广泛作用被大量研究,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综述了当前关于星形胶质细胞在VaD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希望能为深入理解VaD的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有益参考,为临床VaD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 张君竹, 马强
    PDF全文 (1) HTML (2)

    近年的研究发现,激肽释放酶相关肽酶(kallikrein-related peptidases ,KLKs)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与AD病理相关的KLKs(KLK1、KLK6、KLK7、KLK8、KLK10)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发现,KLK6可通过抑制α-分泌酶和增强γ-分泌酶活性影响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的生成;KLK7作为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Aβ降解酶,其缺失可加速AD模型小鼠的Aβ沉积;KLK8通过影响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导致Akt磷酸化水平下降、GSK-3β表达升高,促进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且在女性AD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此外,KLKs还可通过切割细胞外基质蛋白、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等途径损害血脑屏障功能。与此同时,KLK6和KLK8在AD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具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价值。深入理解KLKs在AD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A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简文佳, 申少珍, 杨贺, 甄飞, 窦金娟
    PDF全文 (0) HTML (2)

    目的:研究散发型克-雅病(sCJD)的疾病特征,增加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方法:通过分析1例疑似sCJD病例,探讨其临床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表现为肢体僵硬、不自主运动、肌阵挛、言语障碍、快速进展的认知障碍,后期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并在发病8个月死亡。结论:sCJD早期症状不典型,症状异质性大,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诊断中需要注意与多种疾病的鉴别,并动态检查脑脊液,头颅核磁,脑电图,甚至活检,以避免误诊漏诊。

  • 黄慧, 高志慧, 刘博思, 洪诗茹, 管鑫, 郭欢
    PDF全文 (0) HTML (3)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 index,BRI)、内脏肥胖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脂质堆积产物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以及身体形态指数(a body shape index,ABSI)5个肥胖指标与中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基于2019—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与十堰市的横断面调查数据,排除自我报告患有痴呆或帕金森病以及基本信息缺失者后,最终纳入6917例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上述指标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模型探究上述指标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的6917例参与者中包括男性3338例(48.3%),女性3579例(51.7%),共670例(占比9.7%)参与者被划分为MCI。随着BRI和ABSI增加,MMSE得分呈降低趋势,而MCI风险呈升高趋势(P趋势均<0.001),且BRI和ABSI与MCI风险之间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BRI、ABSI和LAP Q4组MCI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参照组(Q1组)[OR(95%CI)分别为1.58(1.23,2.03)、2.54(1.68,3.86)和1.38(1.08,1.76),P值均<0.05]。未发现BMI和VAI与认知功能之间的显著关联。结论:高BRI、ABSI和LAP可能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且BRI和ABSI与MCI风险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剂量-反应关系。

  • 王军凯, 白昕悦, 刘水, 陈晓浚, 王志群
    PDF全文 (0) HTML (2)

    目的:探索压后皮层(retrosplenial cortex, RSC)和海马(hippocampus, HPC)亚区之间特异性功能连接及上述连接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中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共收集60名AD患者、60名aMCI受试者和60名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normal controls, NC)的人口学数据、神经心理学评测结果和功能磁共振图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选取双侧RSC、后扣带皮层(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 PCC)和HPC亚区[包括海马CA区(cornu ammonis fields, CA1-CA3)、齿状回(dentate gyrus, DG)和下托(subiculum, SUB)]作为种子点用于探索相关功能连接在AD和aMCI中的变化。结果: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显示HPC和PCC的不同区域连接强度存在异质性,其中,RSC和HPC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强于其他PCC区域和HPC间的功能连接。进一步,双侧RSC和所有HPC亚区之间均存在广泛的功能连接。与健康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相比,aMCI组 和 AD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RSC和对侧DG之间的功能连接降低。另外,aMCI组中左侧RSC和右侧DG之间的功能连接损伤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和拓展了以往研究,表明RSC与HPC亚区之间存在广泛的功能连接,这些功能连接在AD疾病谱中选择性的损伤,其中, RSC和对侧DG之间的功能连接损伤最显著,该现象可能是疾病相关的情节记忆损伤的潜在机制。

  • 宋汶霖, 何坤, 黄琪, 谢芳, 管一晖
    PDF全文 (0) HTML (2)

    目的:探索APOEɛ4基因携带状态在中国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记忆门诊就诊的认知正常人群、临床诊断为轻度认知受损和AD患者共932例,认知正常组532例,认知受损组400例,其中包括轻度认知受损211例、AD患者189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评估、基因型测定、18F-氟贝他吡 PET成像定量分析Aβ在大脑中的沉积情况并转换为centiloid值,以认知情况、APOEɛ4基因携带状态、性别等分组,比较各组的centiloid值的差异,并对APOEɛ4基因携带组和非携带组centiloid值和认知得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APOEɛ4基因携带组的centiloid值较非携带组高,并且差异具有显著性(26.7±38.3 vs 3.7±26.6,P<0.001);在认知受损人群中,男性和女性APOEɛ4基因携带组的centiloid值均比同性别非携带组高(36.2±40.3 vs 9.7±30.7,39.2±37.5 vs 17.7±38.8,P<0.001),但在认知受损的携带者或非携带者中,男性与女性centiloid值均无显著差异(36.2±40.3 vs 39.2±37.5,9.7±30.7 vs 17.7±38.8,P>0.05)。认知正常组与认知受损组的centiloi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21.0 vs 23.5±38.6,P<0.001);在认知受损或认知正常的受试者中,APOEɛ4携带者与非携带者的centiloid值均有显著差异(P<0.001);在APOEɛ4基因携带或非携带者中,认知受损人群与认知正常人群centiloid值差异亦显著(P<0.001)。在控制年龄、教育年限、性别的影响下,APOEɛ4基因携带组和非携带组的centiloid值与认知得分都有中等强度的负相关(r分别为-0.435和-0.449,P<0.001)。结论:APOEɛ4基因携带者的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较非携带者明显增高,APOEɛ4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与认知有负相关关系。

  • 林勇, 顾柏俊
    PDF全文 (1) HTML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理一直众说纷纭,β-淀粉样蛋白(Aβ)理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众多针对Aβ的治疗方法收效甚微,使得研究人员重新审视这个理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β斑块在大脑的积累虽然和认知下降密切相关,但可能只是AD的表象,并非导致AD的根本原因。机体清除由于慢性炎症、脑部损伤等多种原因导致包括Aβ在内的蛋白积累能力的不足可能是这种疾病的更深层原因。这些重要的基础细胞生物功能包括胞吞(endocytosis)、胞饮(macropinocytosis)、天然吞噬(innate phagocytosis)和自噬(autophagy),而为这些高耗能应用提供能量的线粒体有可能是影响这些功能的决定因素。因而仅仅清除Aβ斑块在AD的治疗中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努力应该放在改善天然吞噬和自噬,甚至是改善线粒体的功能以提高能量供应。

  • 尤冬桂
    PDF全文 (27) HTML (6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玩具和游戏在阿尔茨海默病非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并分析当前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主题分析方法,在知网、万方、Google Scholar、SCOPUS、Pubmed和Science Direct中以“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非药物干预”“玩具”“游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2020年至2024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主题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方案正在不断涌现,其中一种重要的治疗形式是利用玩具和游戏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玩具和游戏通过刺激认知和感官功能,提高患者的社交互动能力,促进身体活动,并减轻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结论:目前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治疗的玩具大多来自市场上现有的儿童玩具,或者是由心理学和医学类研究人员开发的简单玩具,缺乏从设计角度探讨如何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康复治疗设计更多工具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设计领域出发,探讨其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期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 张雅, 裴中
    PDF全文 (19) HTML (65)

    认知损害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受损和其他认知功能的改变。目前常用于评价患者整体认知功能的测试工具有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等,但耗时长,需要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测试。MemTrax是一个数字化连续记忆认知测试工具,主要被应用在认知评估中,可通过图片再认来测试受试者记忆处理、存储和再现、反应时间等以情景记忆为主的认知功能。既往研究证明其区分正常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AD患者的效能明显优于MoCA,同时结合其它生物标记物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在疗效评估方面也有潜在应用前景。介绍了MemTrax在其它认知障碍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最后,展望了MemTrax未来的应用前景,作为数字化工具可以用于完善神经科学网络资料库,利用机器学习结合其它标记物构建痴呆风险预测模型,以期实现大规模的早期认知障碍筛查和连续认知功能监测。

  • 崔亚芳
    PDF全文 (12) HTML (102)

    脑膜淋巴管(mLVs)在脑脊液(CSF)和细胞间液(ISF)之间的复杂循环和可溶性内容物交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已被证实mLVs能将颅内CSF和免疫细胞引流至颅外颈深淋巴结(dCLNs),从而建立起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外周免疫系统的直接联系。鉴于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手段有限,通过增强脑淋巴流动来提高有毒废物的清除,成为缓解认知障碍的新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mLVs的发现历程与结构和位置,并深入阐述其生理功能。重点探讨了mLVs与AD发病机制的关系,以期为AD新兴治疗机制提供参考。

  • 励佳熠, 吕中月, 吴昊, 陈晓, 付帆, 杨凯霞, 谢国民
    PDF全文 (18) HTML (8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全球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是痴呆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仍未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生成与清除的不平衡被认为是AD的主要发病机制,早期增强脑内Aβ清除可以延迟AD的发生、发展。近年来,随着胶质-淋巴系统概念的提出与脑膜淋巴管的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内液体的定向运输成为热点。胶质-淋巴系统在清除Aβ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望成为对抗神经变性疾病的新方向。本综述旨在梳理当前关于大脑胶质-淋巴系统在AD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疾病管理中的潜在利用价值。

  • 黄彦飞, 李春林, 袁琼, 顾秀莲, 宁琪
    PDF全文 (11) HTML (58)

    目的:探讨Guide Care 管理模式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Guided Care管理模式干预。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质量、病情进展及焦虑抑郁情况。干预时间持续6周。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3个维度(日常行为管理、管理认知和疾病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自我管理总分及日常行为管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两组UPDRS(unified-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运动检查、日常生活活动、精神行为和情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两组PDQ-39评分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Guide Care管理模式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 艾伟平, 向春晨, 张玉梅
    PDF全文 (11) HTML (46)

    目的:通过横断面及纵向观察研究探索脑脊液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价值,和对轻度认知障碍 (MCI) 向痴呆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认知状态将具有脑脊液GAP-43数据的787名受试者分为正常组(n=247)、MCI组(n=413)和痴呆组(n=127),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使用多元logistic模型检验了脑脊液GAP-43与不同认知状态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 评估脑脊液GAP-43水平对AD的诊断效能,并与脑脊液核心标记物 (Aβ, t-tau, p-tau) 对AD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进一步将MCI患者依据5年随访期间是否进展为痴呆分为稳定型MCI(sMCI)和进展型MCI(pMCI)。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脑脊液GAP-43的组间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检验脑脊液GAP-43与MCI向痴呆进展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脑脊液GAP-43水平预测MCI向痴呆进展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脑脊液GAP-43水平与MCI向痴呆进展风险的关联。结果: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痴呆组的脑脊液GAP-4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MCI组(P<0.0001) ,脑脊液GAP-43是AD痴呆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02) ,脑脊液GAP-43、Aβ、p-tau和t-tau对AD诊断的AUC分别为0.64、0.68、0.64和0.63。后续的随访分析显示,pMCI患者的脑脊液GAP-43水平显著高于sMCI患者 (P<0.0001) ,并且脑脊液GAP-43是MCI向痴呆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12) ;脑脊液GAP-43预测MCI进展为痴呆的AUC为0.75 (P<0.0001, 95%CI: 0.69~0.80) ;脑脊液GAP-43水平高的MCI患者进展为痴呆的风险是脑脊液GAP-43水平低的MCI患者的3.45倍 (P<0.0001, 95%CI: 2.17~5.43) 。结论:脑脊液GAP-43水平可用于AD痴呆的诊断,其诊断效能与AD的脑脊液核心生物标志物 (Aβ, p-tau, t-tau) 相当。脑脊液GAP-43还能够预测MCI向痴呆的进展,并且是MCI向痴呆的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蕾, 冯乾森, 李嶙嶙, 汪子琪
    PDF全文 (13) HTML (78)

    目的:探讨早期轻度认知障碍(EMCI)、晚期轻度认知障碍(LMCI)、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源性痴呆患者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与执行功能的联系,并建立一组健康人为对照(NC)组,以期为AD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招募50~80岁患者142例,其中EMCI 35例,LMCI 17例,AD 26例,NC 64例。每位患者基线时收集执行功能量表:形状连线测验A(STT-A)、形状连线测试B(STT-B)、动物流畅性测验(AFT)、数字符号转换测试(SDMT)、数字广度测试(DST);采集晨空腹血检测ApoA1、ApoB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ApoA1、ApoB与执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ApoA1、ApoB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AD组受教育年限低于NC组(P<0.05);NC组STT-A、STT-B耗时时间低于EMCI组、LMCI组、AD组(P<0.05);EMCI组STT-A耗时时间低于AD组,AFT、SDMT得分低于NC组(P<0.05);AD组AFT得分低于NC组、LMCI组,SDMT、DST得分低于NC组(P<0.05);AD组的ApoA1水平明显低于NC、EMCI组(P<0.05);4组的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oA1水平与AFT、SDMT、DS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STT-A、STT-B呈负相关关系(P<0.05);ApoB水平与各执行功能均无相关性;经调整混杂因素,ApoA1与执行功能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ApoA1显著正向影响SDMT(P<0.05);经诊断分层,ApoA1与SDMT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NC组、LMCI组、AD组ApoA1可显著正向影响SDMT(P<0.05)。结论:尚未发现ApoB与执行功能的联系;ApoA1主要在NC组、LMCI组、AD组中患者与信息处理速度有显著关联,表明ApoA1与信息处理速度结合,可成为探索认知障碍的一个重要途径。

  • 王昊, 吴凯钰, 邱国真, 陈淳淳, 黎明坤, 郭启雯, 许春燕, 王敏, 刘威, 刘建军, 刘佩意, 刘亢丁, 朱飞奇
    PDF全文 (11) HTML (52)

    目的:探讨肝脏纤维化指标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在本横断面研究中,共纳入2017—2018年来自深圳市罗湖区51个社区卫生中心,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8669人。根据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教育程度分为认知功能低风险组(n=8202)和认知功能高风险组(n=467)。采集患者空腹血样检测血常规和肝功指标,利用ALT、AST 、PLT等参数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肝脏纤维化指标FIB-4和APRI。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统计学特征及肝脏纤维化指标差异性,并对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秩相关分析研究肝脏纤维化指标和饮酒习惯的关系。结果:与认知功能低风险组相比,认知功能高风险组的FIB-4明显增高[1.40(1.13,1.78)vs. 1.49(1.21,1.88),Z=3.595,P<0.001],但不是认知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0.718(0.444~1.159),P=0.175]。对于饮酒群体,FIB-4与开始饮酒年龄(rs=0.089,P=0.005)和饮酒频次(rs=0.149,P<0.001)呈正相关,APRI与饮酒频次(rs=0.078,P=0.013)也呈正相关;对于戒酒群体,FIB-4与戒酒年龄(rs=0.172,P=0.014)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认知功能减退人群的FIB-4增高,饮酒频次增加和FIB-4、APRI升高有关,尽早戒酒可保护肝脏、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 王南卜, 马晓伟, 王国辉, 王虹峥, 邢岩, 朱宁, 乔立艳, 乔晋, 刘涛杰, 刘智, 孙显东, 杜晓霞, 李建平, 李晨钟, 杨宇, 杨智权, 何霞, 宋又强, 张丽颖, 张治国, 胡瑞萍, 徐珊, 唐奇, 曹传海, 崔尧, 崔韶阳, 韩笑乐, 樊继康, 操驰, 宋鲁平, 王军,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认知康复专业分会
    PDF全文 (241) HTML (605)

    为更好地应对我国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防控的严峻挑战,国家发布了《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为早日实现其中的核心目标,整合多学科专家意见与循证依据,采用德尔菲法结合GRADE证据分级,特制定《阿尔茨海默病多元康复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5)。本共识强调“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的协同管理模式,促进AD多维度防治、康复和照护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为医疗机构、基层社区及家庭照护提供科学指导,助力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在预防层面,将AD危险因素进行量化分级,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以便制定个性化防控干预方案。治疗方面,根据AD严重程度分别推荐西药、中医药和神经调控等。康复需要根据功能障碍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个人爱好和家庭支持,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方案,早、中期AD患者以主动康复为主,晚期以被动康复为主。康复措施主要包括认知疗法(认知训练、认知刺激和认知康复)、生活方式干预(营养干预,运动疗法包括有氧运动、力量和心身训练)、人工干预(怀旧和沉浸式技术)、艺术疗法(音乐、舞蹈和美术)、自然疗法(园艺和动物辅助)及感官刺激疗法(光照和芳香)。中、晚期照护策略聚焦伴随精神行为异常或严重失智失能的AD患者,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自我认同,提供安宁疗护,防治并发症等。

  • 代洁, 李加梅, 辛华, 卜亚丽, 祝艳芳, 姚舒馨, 董丽华
    PDF全文 (11) HTML (73)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作为一种细胞释放的各种具有膜结构的囊泡结构统称,其内容物包括跨膜蛋白、脂质,细胞骨架结构蛋白、酶、转录因子、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和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等物质,广泛存在于血液、脑脊液等体液中,EV可以促进细胞间联系,影响大脑的内稳态和功能,同时又可以促进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变性疾病的进展。从EV在AD中发生发展的作用、EV作为AD的生物标志物、EV用于AD的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更早筛查及治疗AD提供借鉴。

  • 高金, 卫一丹, 周知, 富丽萍
    PDF全文 (21) HTML (27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细胞外β淀粉样斑块沉积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沉积被认为是AD病理发生的初始和核心事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于AD的早期诊断、药物开发和临床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PET和体液生物标志物分别提供独特且完整的信息,Aβ PET可以检测AD患者脑内Aβ斑块负荷和空间分布,体液生物标志物反映了在检查时间点脑脊液和血浆分析物的实际浓度。本综述总结了Aβ PET和Aβ体液生物标志物在AD诊断、鉴别诊断、预后预测及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程杰, 肖小华, 梁春华, 王锴锁, 周艳星
    PDF全文 (14) HTML (121)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患病率逐年攀升,这一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在已知的导致AD的遗传因素中,APOE是其中一种作用较为显著的因素,对AD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可能对人们的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发展机制,最终导致了AD疾病的进展。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许能够找到预防或延缓AD进展的新途径,为老年人群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 陈肖杰, 赵维纳, 丁明璐, 王万瑶, 宋一丹, 霍柯源, 项子瀚, 王建行, 陈泠羽, 刘兰涛
    PDF全文 (4) HTML (75)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 s disease,AD )作为一种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异常复杂,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微小RNA(miRNA)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在A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综述了当前关于miRNA介导的NLRP3炎性小体在AD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希望能为深入理解AD的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有益参考和为临床AD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 王思凯, 姚帅锋, 陈雨潇, 姜晓璩, 蔡静
    PDF全文 (20) HTML (87)

    目的: 应用文献计量学,探索2009-2023年载脂蛋白 E( apolipoprotein E,APOE)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 2009年1月-2023年12月APOE与AD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6.2.R6软件对2009年1月至2023年12月APOE与AD相关文献主题,以及发文作者、关键词、国家、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2009-2023 年,APOE与AD的相关研究文章发表数逐年上升,文献共计4452篇;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关键词共现及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APOE”(载脂蛋白 E)、“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轻度认知障碍)、 “age”(年龄)等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结论: APOE对AD的研究将重点关注APOE的基因表型及其与AD的关系,以及融合基于APOE表型治疗,或转变表型来治疗AD的临床应用。

  • 范李华, 范冬康, 许正强
    PDF全文 (15) HTML (73)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派齐片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PS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口服多奈派齐片,每晚1片饭后1粒(1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丁苯酞软胶囊,三餐前服用2粒,每粒0.2 g,所有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给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试(MoCA)、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测评,记录、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MSE、MoC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BDNF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患者BDNF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BDNF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派齐片治疗PSCI优于多奈哌齐片单药,联合用药可更快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荐。

  • 邓桦
    PDF全文 (27) HTML (211)

    目的: 全球正在应对阿尔茨海默病(AD),通过梳理部分国家战略计划与项目资助情况,系统了解不同国家针对AD预防与治疗的举措。方法: 调研国家政策,利用知领全球科研项目库检索近年AD项目信息,通过计量与内容分析对检索项目展开分析。结果: 现阶段,美国重点兴建具备不同职能的AD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侧重信号通路/调控与靶点发现;加拿大重视标志物与靶点发现;中国研究投入力度不断增加。结论: 部分国家已对如何应对AD做出立法,信号通路/调控、靶点发现,药物研发是AD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效标志物筛选及科普传播是AD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 石雨珂, 娄夏菁, 王冰升, 汪彬, 姜海燕, 康俊玲, 曹世华
    PDF全文 (33) HTML (176)

    目的: 评价非药物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收集非药物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纳入文献7篇,非药物干预能够提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简易智能评估量表 (MMSE ) 评分(WMD=-1.91,95%CI:-3.10~-0.70, Z=3.13, P=0.002),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无明显提升(WMD=-0.09,95%CI:-0.86~0.67, Z=0.24, P=0.81)。结论: 非药物干预相比于药物干预或对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智能水平,但仍需更多长期、大样本量的临床数据进行进一步验证。

  • 李志, 刘凤香, 石林, 包彩凤, 史瑞仙, 贾琪, 梁芙茹
    PDF全文 (44) HTML (160)

    目的: 研究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CR)代理变量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痴呆前阶段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5例正常对照者 (normal control,NC)和45例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所有入组患者行认知储备指数问卷(cognitive reserve index questionnaire,CRIq)调查,得出总分、教育、工作活动及休闲时间得分,同时完成认知功能量表评估。最后,对认知储备代理变量和认知功能量表各认知域评分进行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①总分数、教育、休闲时间与反映整体认知水平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得分(r=0.506、P<0.001,r=0.398、P<0.001,r=0.448、P<0.001)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得分(r=0.492、P<0.001,r=0.353、P=0.002,r=0.403、P<0.001)均呈正相关。②教育与数字符号转换测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总分及延迟回忆和波士顿命名测验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工作活动与数字符号测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延迟记忆、数字广度正背测验呈正相关(P均<0.05);休闲时间与听觉词语学习测验总分及延迟回忆、数字广度正背测验、数字符号转换测验、动物词语流畅性和波士顿命名测验呈正相关(P均<0.05);总分数与听觉词语学习测验总分及延迟回忆、数字广度正背测验、动物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测验和数字广度倒背测验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①AD痴呆前阶段患者的综合认知储备与整体认知功能之间存在关联。②教育水平、休闲活动与综合认知、记忆力和语言能力均具有相关性,工作活动仅与综合认知和记忆力相关。

  • 甘景环, 脱厚珍, 张拥波, 纪勇
    PDF全文 (16) HTML (46)

    目的: 探讨路易体痴呆血脑屏障通透性与血浆促食欲素A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科病房住院治疗的69例诊断为很可能的路易体痴呆患者,和同期在同单位健康管理中心筛选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历记录,收集了一般人口学资料、基本的临床信息和神经心理评估分数,记录脑脊液Aβ1-40、Aβ1-42、t-Tau和p-Tau181的水平和APOE基因型,通过计算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率(CSF/serum albumin quotient,Qalb)来反馈血脑屏障情况,测定血浆食欲素A水平,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评估血浆促食欲素A与Qalb的关系。结果: DLB组患者MMSE(P<0.001)和MoCA(P<0.001)评分低于对照组,CDR(P<0.001)、ADL(P<0.001)和NPI(P<0.001)评分,以及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P=0.015)、Qalb水平(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在不同体重指数水平(P=0.034),是否有高血压病史(P=0.049)上存在显著差异;Qalb水平存在体重指数水平的差异(P=0.012)。DLB组中,有脑卒中病史的受试者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显著低于无脑卒中病史的受试者(P=0.025);女性的Qalb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34)。在对照组中,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均显示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与Qalb存在正性相关(Pearson相关:r=0.589,P<0.001;偏相关:r=0.561,P<0.001)。在DLB中,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均未发现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与Qalb、神经心理评估分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路易体痴呆患者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和Qalb水平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认知正常老年人的血浆促食欲素A水平升高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关,提示出促食欲素能系统功能失调可能是血脑屏障损伤的潜在机制。

  • 李壮壮, 刘征堂
    PDF全文 (59) HTML (41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其全病程常见共病问题。总结了AD患者的全病程共病情况,探讨了AD患者临床前阶段、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及痴呆阶段3个阶段共病特征,认为需要综合评估AD患者健康状况及共病特征,重视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全程和个体化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