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2日,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拉开帷幕。该会议由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全国性的阿尔茨海默病科技法人团体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CAAD)与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ADI-China)共同主办,北京老年痴呆防治协会承办,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支持,超过12名国际著名科学家、国内知名学者、临床工作者以及产业界代表齐聚一堂,为4万多名参会者带来了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领域当前最前沿的科研进展。大会报告精彩纷呈,学术思想激烈碰撞,既展现出了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为观众带来了最前沿学术知识的享受,也为全球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了治疗的希望。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因为脑细胞大量异常死亡而引起的严重老年疾病,目前具体致病原因不明,也缺乏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手段。现有主流药物仅能暂时缓解部分症状,难以迟滞进一步的恶化。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该病的患病率和致死率迅速提高,在不久的未来有可能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因此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据估计,2030年全球因为阿尔茨海默病带来的支出将会达到天文数字的2.8万亿美元。因此,目前国际社会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极度关心,该病也成为国家层面科研支持力度最大的单一疾病,仅美国国立卫生院一年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经费就达到了惊人的37亿美金,在过去8年间增加了超过6倍。此外,众多制药公司也不惜投入巨资全力开发相关的药物。近一年来,不仅仅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理论获得重大进展,其早期诊断及药物开发也均取得了突破,能够延缓该病恶化进程的药物也初现曙光,好消息不断涌现,整个研究领域和广大患者为之鼓舞,很多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病有得到治愈的希望,并为之奋斗。
值此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和药物开发即将进入快车道之际,本届大会恰逢其时。会议由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副会长,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虹峥教授主持,名誉会长彭珮云女士和协会主席王军教授分别在开幕式致辞。随后,来自全球的著名科学家、药物监管部门负责人、活跃在一线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以及企业届杰出代表分别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的新理论、诊断和治疗新方法、疾病现状和社会影响、新药物审批、特色临床管理等方面做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多位我国科学工作者也作为重要成员为这一场学术盛宴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他们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做出了重大突破,并阐明了这些发现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此次盛会,我国的科研工作者既与国际同行进行了学术交流,也彰显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影响,与会听众倍受鼓舞。
在主会场首个发言的是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Colin L Master博士。Master博士是具有国际声望的资深科学家,多年来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深耕,做出过奠基性的重大发现。他是最早发现Abeta是淀粉样斑块主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家之一。淀粉样斑块是阿尔茨海默病核心病理特征。Master博士的工作为Abeta理论的建立提供了重大实验依据,该理论仍然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理论,并且其正确性已经在临床实验中得到了初步的验证。此次大会,Master博士则讲述了他的最新研究进展,即先天免疫缺陷导致的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可以用适应性免疫的方法进行治疗,引起了与会听众的极大兴趣。
随后,来自美国Truebinding公司的孙东旭博士,来自南弗罗里达大学的曹传海教授,来自多米尼加国家佩德罗亨里克斯乌雷尼亚大学的Daisy Acosta教授(国际老年痴呆协会ADI前主席),来自韩国延世大学的Yoo,Han Soo博士,来自德国的谢亚霞医生,来自日本国家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的Makoto Higuchi博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前临床药理学定量药理部部长王亚宁博士(现任武汉朗来科技CEO),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崔孟超教授,复旦大学的袁鹏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的陈椰林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齐金蕾副研究员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
其中Yoo,Han Soo博士,Makoto Higuchi博士和崔孟超教授分别介绍了新开发的可用于痴呆病诊断的成像技术。孙东旭博士和曹传海教授介绍了新的干预手段。谢亚霞博士以德国医疗系统为例探讨了对痴呆病临床管理的心得。Daisy Acosta教授则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对痴呆病患者精神类症状的影响,让大家体会到痴呆病不仅仅局限于认知功能的异常,精神类症状也需要非常关注,甚至很多时候精神类症状的危害更甚。齐金蕾副研究员则系统详尽的介绍了我国相关疾病的最新数据,可谓是触目惊心,让与会者感到责任沉重。王亚宁博士仔细分析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为什么通过数据分析认为Aducanumab是真实有效的,并且考虑到该病的临床需求现状,故而力排众议批准其上市的原因,让与会者感受到监管部门的严谨性和开发相关药物的紧迫感。袁鹏教授汇报了阿尔茨海默病中轴突传导异常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为精准干预提供了新思路。陈椰林教授则指出一个生化反应异常就可以统一解释家族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大部分的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并且首次提出所谓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也是主要由单基因功能异常而导致的遗传疾病。这个理论极大的挑战了传统认知,也为从根源上理解和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新路线,因此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
下面是一位患者在主会场听会的来信,高度赞扬了会议:
王会长,您好!以下是我看过大会预告的留言。
“我老伴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几年的大会,我都非常关注。虽然有些专业方面的论述,我似懂非懂,但感觉到,协会每年组织这样的大会,体现了国家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视。对我们来讲,大会传播了许多新的相关知识,指导我们如何对待和照护患者,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我衷心祝福大会圆满成功!”
当与会人员还惊讶于积跬步而致千里的科学进步中时,王虹峥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主会场的学术交流在紧张而热烈的氛围下完满结束。这一场学术的盛宴对每一位研究和临床工作者而言,都是巨大的激励,而对于患者及家属则带来了无尽的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完满的解决阿尔茨海默病这个困扰全人类的大难题!
2023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主会场
新闻特约报道 陈椰林
2023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