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2096-5516 CN 10-1536/R
  • 主办单位: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

期刊动态

2025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系列——2025影像学专业分会年会报道(五)

共探神经影像在AD防治中的应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引起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疾病,它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对这一重大慢性病的防治,已成为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环节。国际上基本达成了共识:早诊早治可以阻止或者延缓疾病进程,是目前防治的关键。影像学检查作为客观性与重复性好的无创手段AD早期精准判别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影像学专业分会年会邀请了全国各地AD及相关病的多模态神经影像领域的专家做专题报告,旨在通过广泛交流与学习,加深参会人员对AD的认识,最终推进神经影像在AD精准判别中的应用。202588-11日,由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主办的“2025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湖南长沙召开,810 日,影像学专业分会年会顺利举行,本次分会由航天中心医院王志群教授担任执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齐志刚教授和王志群教授担任分会场报告主持人。

本次影像学专业分会年会邀请了6位国内知名神经影像学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的AD损伤机制、早期识别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法,具体包括个体脑智评估、AD多模态影像学立体解析认知神经影像遗传学AD早期个体化识别、脑类淋巴系统等研究进展

 

 

 

在上半场报告中,王志群教授主持了前三个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舒妮教授以多尺度人脑白质结构连接组与个体脑智评估为题,为参会者开启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该报告围绕基于神经影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技术的脑智评估相关计算建模工作开展介绍,主要包括人脑白质结构连接组计算建模,脑智关联建模,个体脑龄与认知预测建模,以及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脑健康智能评估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未来希望建立一套个体化脑健康智能评估体系,深化对正常与异常脑老化机制及其个体差异的理解,也为脑疾病的早期筛查、风险预测与疗效评估提供新方法和新工具。接着,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郭凌飞教授带来了以脑小血管病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为题的精彩报告,郭教授系统梳理了脑小血管病(CSVD)的定义、病理类型及其六大核心神经影像学标志,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影像标准的更新进展。结合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郭教授团队在脑铁代谢、脑结构网络、类脑淋巴功能及认知功能损害方面开展了系列定量研究,探索CSVD的神经病理机制及潜在生物标志物。此外,通过构建CSVD总负荷评分体系,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疾病严重程度的自动识别与分级。该报告还涵盖了基于UK BiobankADNI等公共数据库的验证研究,强调临床-影像-生物标志物一体化研究模式对CSVD早期诊断和干预策略开发的重要意义。最后,南京鼓楼医院张冰教授带来了以认知神经影像遗传学研究实践与进展为题的精彩报告,张冰教授介绍到认知神经影像遗传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以遗传变异为起点,神经影像表型为中间桥梁,最终指向认知功能和疾病的调控机制。其核心科学逻辑是揭示“基因→脑结构/功能→认知行为”的因果通路。相关研究揭示了调控认知和疾病的关键基因靶点,另外还发现了环境与基因的认知交互作用。张教授总结提到未来将继续完善"遗传-影像-认知"三位一体筛查路径,对认知风险人群进行个体化分层。针对不同风险层级人群推进转化应用,构建 “遗传-影像-环境”动态预警系统,推动中国人群AD诊疗窗口前移。

 

 

 

 

 

在下半场报告中,齐志刚教授主持了三个报告。首先,北京邮电大学刘勇教授带来了以面向阿尔茨海默病早期个体化识别的原型辅助系统为题的精彩报告,教授指出多模态磁共振脑成像能够无创地提供人脑结构与功能活动信息,脑结构改变是AD早期鉴别诊断的重要特征之一。如何从磁共振图像中精准刻画AD脑结构高维复杂异构的表征,进而解析AD异表征的临床生物学机制是建立早期AD生物学标记的重要前提。刘教授团队最新研究融合多尺度脑结构信息、基因组和生化指标,基于全球跨疾病数据集,建立了AD 个体化影像学标记(IBRAIN),融合基因风险、生化数据等探索了IBRAIN的生物学意义。进而探究基于脑影像进行个体化定量预测的可行性。接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徐晓俊教授带来了以脑类淋巴系统磁共振在体测量与评估方法为题的精彩报告,教授系统介绍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体无创评估脑类淋巴系统的关键手段,主要包括基于对比增强的MRI技术、基于弥散的MRI技术、基于结构的MRI技术以及化学交换饱和转移监测代谢物动态等其他技术。徐教授最后指出未来需进一步标准化测量方案并拓展临床应用,以深化对类淋巴系统在神经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理解。最后,中日友好医院马国林教授带来了以AD的多模态MRI成像与磁声耦合精准调控为题的精彩报告,教授指出前驱期ADpAD)有效干预对延缓疾病进展十分关键。以往研究发现默认网络(DMN)pAD最早受累的脑网络,但DMN网络异常是否可以作为干预靶点还缺乏有效证据。采用聚焦磁声刺激技术对DMN环路中异常脑区进行个体化精准靶向调控,可增强神经网络可塑性,延缓pAD病理进展。借助pAD患者和人源化基因编辑大鼠模型,采用多模态脑影像技术,结合神经动力学模型,在宏观脑网络和微观皮质柱水平,跨尺度个体化建模,甄选锚定DMN环路中特异性标志物,探索精准干预靶点;进而采用先进的聚焦磁声耦合刺激技术,对关键靶点精准化靶向刺激,研究DMN神经环路调控效果;综合关联多模态脑影像与时空转录组学等多维信息,揭示pAD关键致病脑区神经调控机制,为pAD个体化干预及有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报告最后,王志群教授对本次会议的精彩内容进行了总结。

 

在本次影像学专业分会年会专题报告中,国内多位神经影像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AD及相关病的不同研究领域展开了充分的学术交流,报告内容涵盖个体脑智评估及AD早期个体化识别、AD多模态影像学立体解析、认知神经影像遗传学、脑小血管病以及脑类淋巴系统等最新研究进展,丰富前沿的报告给与会者带来了影像、大数据、AI医工交叉方面的启迪,未来的神经影像将向着精准判认知,早诊早治方面继续发展,为阻止或者延缓AD的疾病进程作出更加实质性的贡献。

本会场线下参会人员众多,线上参会人员统计:3569

2025健康桥-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新闻报道组

影像学分会执笔:王军凯

2025年8月10日



发布日期: 2025-08-28    浏览: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