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当期目录 当期目录 https://www.alzcn.com zh-cn https://www.alzcn.com/CN/current.shtml https://www.alzcn.com 2096-5516 <![CDATA[老年期痴呆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https://www.alzcn.com/CN/abstract/abstract340.shtml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痴呆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考虑药物治疗在痴呆患者症状和功能改善疗效上的局限性,非药物治疗已成为痴呆和认知障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从运动康复、心理干预、物理治疗、认知功能训练4个方面梳理非药物治疗的发展情况,通过讨论常见的治疗方法、相应特点及其效果,以期为痴呆的预防和早期干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CDATA[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质指数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https://www.alzcn.com/CN/abstract/abstract348.shtml 目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在体重调节和认知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中脑多巴胺边缘系统易受AD病理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迄今为止,AD患者的BMI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AD患者的BMI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国际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计划数据库ADNI(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ADNI),所有受试者于基线时进行了Aβ PET成像,同期完成脑核磁扫描及成套神经心理学测评。根据Aβ PET的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将受试者分为Aβ阳性组(SUVR>1.11)和阴性组(SUVR≤1.11)。以海马、杏仁核、伏隔核、尾状核和壳核作为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感兴趣区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82例受试者,其中Aβ阳性608例,Aβ阴性574例。与Aβ阴性组相比,Aβ阳性组的海马、杏仁核、伏隔核及壳核的体积更小,BMI较低(P<0.05)。在Aβ阳性组中,BMI与海马、杏仁核、伏隔核、尾状核、壳核的体积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得分和记忆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而在Aβ阴性组中,BMI与感兴趣区体积、认知得分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分析也表明在Aβ阳性组中,BMI与海马、杏仁核、伏隔核、壳核的体积及认知功能呈正相关。结论:BMI较低的AD患者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体积较小,认知功能较差。

]]>
<![CDATA[天津市65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与功能状况]]> https://www.alzcn.com/CN/abstract/abstract338.shtml 目的:了解天津市65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痴呆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评估痴呆患者的功能状况。方法:数据来自天津市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先使用一般健康问卷扩展版进行筛查,再由精神科医师根据DSM-IV(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进行包括痴呆在内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收集社会人口学、躯体疾病史、家族史等相关因素,采用功能大体评估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GAF)评估研究对象功能状况。描述天津市社区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并采用基于复杂抽样的Logistic回归分析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GAF得分描述患者功能状况。结果:有4438人完成诊断,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1023名,140人患有痴呆,加权患病率7.78%(95%CI:5.88%~10.23%)。与年龄在65~69岁者相比,年龄在75~79岁(OR=4.60,95%CI:1.57~13.52)和80岁及以上(OR=14.48,95%CI:4.46~47.04)是痴呆患病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不足1年(OR=2.30,95%CI:1.06~5.01)、存在2种及以上心理社会环境问题(OR=3.42,95%CI:1.65~7.08),脑血管疾病(OR=9.19,95%CI:4.62~18.30)也是痴呆的危险因素。痴呆患者近1个月加权GAF得分(54.2±16.5)分,加权致残率63.65%(95%CI:50.11%~75.33%)。结论:天津市社区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略高于全国,年龄大、未接受过至少1年正规教育、存在较多心理社会环境问题、脑血管疾病为痴呆患病的危险因素,痴呆患者功能水平不佳。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痴呆患病率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服务至关重要。

]]>
<![CDATA[多系统萎缩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相关性研究]]> https://www.alzcn.com/CN/abstract/abstract339.shtml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5例MSA患者,按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分为MSA伴睡眠障碍组(MSA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MSA-SD 组,PSQI>5 分)和MSA不伴睡眠障碍组(MSA patients without sleep disorders,MSA-NSD 组,PSQI≤5 分)。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rontal Assessment Battery, FAB)、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神经精神量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NPI),轻度行为障碍清单(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 Checklist, MBI-C)分别评估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精神行为状况,分析MSA患者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焦虑和抑郁情绪及异常精神行为的相关性。结果:MSA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8.11%,MSA合并睡眠障碍者的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比不合并睡眠障碍者差,焦虑和抑郁情绪、精神行为症状比不合并睡眠障碍者严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SQI总评分与年龄、MMSE、FAB均无显著关联,而与NPI总评分、HAMA评分、HAMD、MBI评分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和异常精神行为是MSA相关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睡眠质量下降、焦虑和抑郁、精神行为异常是MSA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精神病性症状是影响其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
<![CDATA[抑郁情绪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https://www.alzcn.com/CN/abstract/abstract341.shtml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各认知领域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记忆门诊的62例AD轻、中度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心理量表评估,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AD轻、中度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并分别对记忆、语言、注意力、视空间、执行功能等5个不同维度的单认知领域功能进行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状况,HAMD≤7分为AD不伴发抑郁组,HAMD>7分为AD伴发抑郁组,比较两组总体认知功能及各认知领域功能的情况。结果:62例AD患者中,有28例合并抑郁状态,占比45.16%,AD患者HAMD评分与DST-顺背呈负相关,与TMT-B和Stroop色词测验-时间呈正相关(P<0.05)。合并抑郁的AD患者与不合并抑郁的AD患者DST-顺背、TMT-B和Stroop色词测验-时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会影响AD患者的注意力、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

]]>
<![CDATA[Logopenic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病例报道1例]]> https://www.alzcn.com/CN/abstract/abstract342.shtml 目的:Logopenic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logopenic variant 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lvPPA)临床较为少见,大部分lvPPA与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具有典型的病理改变,相较以记忆障碍起病的典型AD,以非遗忘综合征起病的不典型AD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分享1例以非流利型口语障碍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AD-Logopenic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非典型AD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报告1例非典型阿尔茨海默病lvPP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早非典型AD-Logopenic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主要表现为早期出现的自发语言和命名过程中单个词语的取词困难及语句复述能力下降。详细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生物标记物的检测、PET或基因检测可助于早期诊断。

]]>
<![CDATA[天津市45岁及以上社区居民痴呆及相关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https://www.alzcn.com/CN/abstract/abstract343.shtml 目的:分析天津市社区中老年人群对老年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45岁及其以上社区居民,使用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老年精神卫生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纳入1002名研究对象,天津市社区中老年人群的老年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平均得分为(7.97±0.95)分,不同年龄中老年社区人群对老年精神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中年组平均得分为(7.99±0.93)分,年轻老年组平均得分(8.04±0.94)分,老年组得分(7.72±1.05)分,中年组、年轻老年组得分分别与老年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独居是中老年人群对老年精神卫生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天津市中老年居民对老年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程度存在差异,高龄、独居存在对老年精神卫生知识的相对不足,提示今后应加强对该人群进行宣传教育。

]]>
<![CDATA[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间歇性复合刺激(iTBS)对老年抑郁障碍的干预效果]]> https://www.alzcn.com/CN/abstract/abstract344.shtml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间歇性复合刺激(iTBS)对老年抑郁与认知改善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50人,随机分为10 Hz高频rTMS组和iTBS组,在使用舍曲林100 mg/日治疗后分别接受10 Hz高频rTMS和iTBS治疗,脱落10例,最终两组各20例,分别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分别实施高频rTMS和iTBS治疗,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10次后,两种治疗方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而治疗20次后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治疗自身前后对比,治疗10次、治疗20次后,HAMD值均低于入院时,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0次对抑郁症状的缓解较治疗10次的明显。两组治疗前TMT1、TMT2、MoCA及VFT基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0次后,TMT1、TMT2、MoCA及VFT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组内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颅磁刺激的两种模式联合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均有效,在治疗20次后10Hz高频组HAMD分值减少较iTBS组明显,10Hz组对抑郁症状的缓解优于iTBs组,两种治疗对认知均有改善作用,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
<![CDATA[人工智能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https://www.alzcn.com/CN/abstract/abstract345.shtml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如何利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中快速、高效地发挥作用,涉及到影像学分析、神经心理数据处理、治疗以及智能辅助设备等领域。本文旨在对人工智能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汇编了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在AD影像数据处理、对AD的预测、在AD治疗以及在AD患者智能辅助设备方面的应用进展,根据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首选的系统文献综述及相关研究,2023年7月-8月,在PubMed、知网CHKD、万方数据库及智慧云图书馆中搜索了预先确定的关键词,生成了96个非重复的结果。接下来,我们对96篇论文的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之后排除50篇,剩下46篇进行综合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的应用已较广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部分缺乏实用性及可推广性,有待更进一步优化。

]]>
<![CDATA[基于远程康复技术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运动认知联合干预研究进展]]> https://www.alzcn.com/CN/abstract/abstract346.shtml 运动认知联合干预是一种针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老年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方式,而远程康复技术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为MCI患者提供居家干预的途径,提高了干预的依从性和可及性。基于远程康复技术的MCI患者运动认知联合干预可通过设定个性化目标、实施电话督导及家访、提供在线技能培训及视频指导、家人支持等互动技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及依从性。应用于MCI老年患者运动认知联合干预的远程康复技术平台包括游戏化干预(运动游戏、严肃游戏)、数字和移动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程序、视频会议)等。运动认知联合干预形式包括序贯式干预、双任务干预和交互式干预。基于健康行为理论的MCI患者远程康复干预策略强调了强化自我效能、个性化精准干预、提升社会支持、搭建用户友好型框架及增强健康信念等,但远程康复技术仍存在安全性问题、老年人对技术设备的学习障碍等挑战。基于远程康复技术的MCI老年患者运动认知联合干预,在提供灵活、经济、个性化干预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未来研究应在健康行为理论的指导下,结合MCI老年患者的特征和偏好,设计用户友好型的远程康复平台,并进行更多针对中国MCI人群的研究,以提供高水平证据支持干预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
<![CDATA[基于超图的阿尔茨海默病辅助诊断研究现状与进展]]> https://www.alzcn.com/CN/abstract/abstract347.shtml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变性疾病普遍存在,记忆危机日益严重,因此对于早期AD辅助诊断的需求十分迫切。医学影像技术是前期辅助AD筛查的一种有效手段,其中超图在对AD分类任务中表现突出。在超图中,超边可以连接多个节点,这使得超图更适用于表示复杂的关系和结构。在医学影像技术中,超图能够更加准确地建模多元关系,具备较强的数据样本间非线性高阶关联的刻画和挖掘能力。汇总了基于脑功能超网络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图核、矩阵分析、深度学习这3种方法,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CDATA[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https://www.alzcn.com/CN/abstract/abstract349.shtml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记忆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为特征的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最终影响言语、行为、视觉空间定位和运动系统。Aβ沉积到一定剂量将启动一些机制引起病理改变,导致记忆力下降。在众多机制中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可以促进神经炎症反应, 造成神经元损伤。本文从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对AD的作用及中药调控神经炎症治疗AD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为AD的治疗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
<![CDATA[非侵入性多感官刺激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https://www.alzcn.com/CN/abstract/abstract350.shtml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进行性的记忆力减退以及认知障碍,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AD已经成为本世纪最昂贵,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多种生物物理刺激技术等非侵入性方法被开发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其中包括超声、光、电和磁刺激等,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介绍针对AD的非侵入性多感官刺激治疗(non-invasive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therapy,NIMST)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这些方法对AD动物模型和AD患者认知功能相关行为表现的影响,以及对改善AD病理的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非侵入性多感官刺激治疗目前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今后治疗AD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